刺槐
分布地區
原生於北美洲,現被廣泛引種到亞洲、歐洲等地
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10~20m。樹皮灰黑褐色,縱裂;枝具托葉性針刺,小枝灰褐色,無毛或幼時具微柔毛。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具9~19小葉;葉柄長1~3cm,小葉柄長約2mm,被短柔毛,小葉片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5~5cm,寬1.5~3cm,基部廣楔形或近圓形,先端圓或微凹,具小刺尖,全緣,表面綠色,被微柔毛,背面灰綠色被短毛。總狀花序腋生,比葉短,花序軸黃褐色,被疏短毛;花梗長8~13mm。被短柔毛,萼鍾狀,具不整齊的5齒裂,表面被短毛;花冠白色,芳香,旗瓣近圓形,長18mm,基部具爪,先端微凹,翼瓣倒卵狀長圓形,基部具細長爪,頂端圓,長18mm,龍骨瓣向內彎,基部具長爪;雄蕊10枚,成9與1兩體;子房線狀長圓形,被短白毛,花柱幾乎彎成直角,莢果扁平,線狀長圓形,長3~11cm,褐色,光滑。含3~10粒種子,二瓣裂。花果期5~9月。
生長習性
強陽性樹種,喜光。不耐蔭,喜乾燥、涼爽氣候,較耐乾旱、貧瘠,能在中性、石灰性、酸性 刺槐及輕度鹼性土上生長。
栽培繁育
秋季,刺槐莢果由綠色變為赤褐色,莢皮變硬呈乾枯狀,即為成熟,應適時采種,並經日曬、除去果皮、秕粒和夾雜物,取得純淨種子。莢果出種率為10~20%,千粒重約為20g,1千克約有46700粒,發芽率為80~90%。選擇有水澆條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育苗最好;土壤含鹽量要在0.2%以下,地下水位大於1米。育苗忌連作,可與楊樹、松樹等輪作。種皮厚而堅硬,播種前須經熱水浸種處理。以春播為主,但在春季特別乾旱的地方,也可雨季播種。畦床條播或大田式播種均可。最適生的造林地為:具有壤質間層的河漫灘,在地表40~80cm以下有砂壤至粘壤土的粉砂地、細砂地,土層深厚的石灰岩和頁岩山地,黃土高原溝谷坡地。但風口地、含鹽量在0.3%以上的鹽鹼地、地下水位高於0.5m的低窪積水地、 過於乾旱的粗沙地、重粘土地等均不宜栽植刺槐。造林方法因地而異。在冬、春季多風、比較乾燥寒冷的地區,可在秋季或早春採用截干造林;在氣候溫暖濕潤而風少的地方,可在春季帶干造林。造林密度要適宜,速生豐產林每畝可栽植110~200株;一般用材林可栽220~330株;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可栽330株以上。刺槐與楊樹、白榆、臭椿、側柏、紫穗槐等混交造林,林木生長量大,病蟲害少。混交方式以帶狀為好。在中國北方地區的成熟年齡一般為20~30年,在好的立地條件下為40年。刺槐受白蟻、葉蟬、蚧、金龜子、天牛等多種害蟲為害。小皺蝽為害嚴重時,可使幼樹整株枯死。槐蚜是嫩梢、幼葉的重要害蟲。刺槐尺蛾、桑褶翅尺蛾等都是主要的食葉害蟲。刺槐種子小蜂是種子的主要害蟲,被害率可高達80%以上。
主要病蟲害
白蟻、葉蟬、天牛、蚧、小皺蛾、槐蚜、刺槐尺蛾、刺槐種子小蜂等。
園林用途
景觀綠化刺槐樹冠高大,葉色鮮綠,每當開花季節綠白相映,素雅而芳香。可作為行道樹,庭蔭樹。工礦區綠化及荒山荒地綠化的先鋒樹種。根部有根瘤,又提高地力之效。冬季落葉後,枝條疏朗向上,很像剪影,造型有國畫韻味。經濟樹種刺槐木材堅硬,耐水濕。可供礦柱、枕木、車輛、農業用材;葉含粗蛋白,是許多家畜的好飼料;花是優良的蜜源植物,刺槐花蜜色白而透明,深受消費者歡迎;嫩葉花可食,現已成為城市居民的綠色蔬菜;種子搾油供做肥皂及油漆原料。
主要功能
植物用途對二氧化硫、氯氣、光化學煙霧等的抗性都較強,還有較強的吸收鉛蒸氣的能力。
園林品種推薦
刺槐——棣棠+紫珠——二月蘭
其他
變種類型【無刺槐】:樹冠開擴,樹形掃帚,枝條硬鋌而無托葉刺。【球槐】:樹冠呈球狀至卵圓形,分支細密,近於無刺或刺極小而軟。小喬木。不開花或開花極少【粉花刺槐】:花略暈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