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菊 江西臘、七月菊 Callistephus chinensis 菊科 翠菊屬

花草树木植物百科查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翠菊

翠菊 江西臘、七月菊
  • 別名:
  • 江西臘、七月菊
  • 學名:
  • Callistephus chinensis
  • 分類:
  • 花卉園藝
  • 科:
  • 菊科
  • 屬:
  • 翠菊屬
  • 花期:
  • 7-10月
  • 生態性狀:
  • 喜光植物
  • 觀賞性分類:
  • 觀花植物,觀葉植物

翠菊

分布地區

形態特征

翠菊屬一年生草本淺根性植物。全株疏生短毛。莖直立,上部多分枝,高40~100cm。葉互生,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又粗鈍鋸齒,下部葉有柄,上部葉無柄。頭部花序單生枝頂,花徑5~8cm,栽培品種花徑3~15cm;總苞片多層,苞片葉狀,外層草質,內層膜質;野生原種舌狀花1~2輪,呈淺堇至藍紫色,栽培品種花色豐富;管狀花端部5齒裂;雄蕊5,藥囊結合,柱頭2裂。瘦果楔形,淺褐色。頭狀花序單生枝頂。舌狀花花色豐富,有紅、 藍、紫、白、黃等深淺各色。栽培品種繁多,有重瓣、半重瓣,花型有彗星型、駝羽型、管瓣型、松針型、菊花型等,春播花期7~10月;秋播5~6月。染色體數2n=18。   按株型可分大型、中型、矮型。大型株高50~80厘米;中型株高35~45厘米;矮型株高20~35厘 米。按花型可分彗星型、駝羽型、管瓣型、松針型、菊花型等。宜布 置花壇、花鏡及作切花用。耐寒性弱,也不喜酷熱,通風而陽光充足時生長旺盛。 喜肥沃濕潤和排水良好的壤土、砂壤土。積水時易爛根死亡。夏秋開花。是國內外園藝界非常重視的觀賞植物。國際上將矮生種用於盆栽、花壇觀賞,高稈種用作切花觀賞。翠菊在我國主要用於盆栽和庭園觀賞較多。現已成為重要的盆栽花卉之一。翠菊的矮生品種適宜於花壇佈置和盆栽,高稈品種常用於切花。如用紫藍色翠菊瓶插、裝飾窗台,顯得古樸高雅。若以黃色翠菊和石斛為主花,配以絲石竹、腎蕨、海芋進行壁插,素中帶艷,充滿時代感。   翠菊盆栽顯得古樸高雅,球狀型翠菊玲球可愛,用它擺放窗台、陽台和花架,異常新奇。群體配置廣場、花壇、廳堂,清新悅目,富有時代氣息。翠菊還有不少優良切花品種,當外層小花開始開放時采切,濕貯於水中,在0~4℃下,可貯存1~2周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怕高溫多濕和通風不良。 生長適溫為15~25℃,冬季溫度不低於3℃。若0℃以下莖葉易受凍害。相反,夏季溫度超過30℃,開花延遲或開花不良。翠菊為淺根性植物,生長過程中要保持盆土濕潤,有利莖葉生長。同時,盆土過濕對翠菊影響更大,引起徒長、倒伏和發生病害。長日照植物,對日照反應比較敏感,在每天15小時長日照條件下,保持植株矮生,開花可提早。若短日照處理,植株長高,開花椎遲。

栽培繁育

主要病蟲害

1.翠菊黃化病:是由類菌質體(MLO)侵染致病。 類菌質體主要是在各種多年生寄主上存活,如雛菊、車前、天人菊等。主要通過葉蟬、菟絲子等傳播。 是翠菊的重要病害,病株矮小、萎縮,花小、變色。感病後,葉片呈淡黃色,常常長出自始至終帚狀叢枝,叢枝上的花朵顏色均有程度不同的減褪,花瓣通常為淡黃綠色。植株生長弱,能繼續傳染鄰近的植株。   最好的防治方法是將植物種在網室中。可噴50%馬拉松1000倍液或二秦農等殺蟲劑防治葉蟬。要經常清除翠菊周圍的野生雜草,以減少傳染源。發病初期,噴灑醫用四環素或土黴素4000倍液。   2. 翠菊灰霉病:該病為為葡萄孢屬真菌 Botrytis cinerea Pers. 病菌核在病殘體上或土中越冬。當氣溫20℃左右、濕度很大時,易發生此病。塑料大棚比玻璃溫室發病重。翠菊常見的一種病害,危害花、花梗、葉。嚴重時,花、葉均枯死,影響其觀賞性。葉受害時,最初出現水漬狀的黃綠色或深綠色病斑,後病斑逐漸擴大,當環境比較潮濕時,造成腐爛,上有灰色的粉狀孢子層出現。病葉最後枯死。花瓣在芽中或開放後均可感病。開始,花瓣邊緣出現淡褐色水漬狀,同樣發生腐爛。   注意溫室通風,降低濕度,避免不適當的澆水。及時清除病株、病葉,減少侵染源。發病期噴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撲海因1500倍液。   3.翠菊枯萎病:尖孢鐮刀菌翠菊專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sp. callistephii(Beach) Snydre &Hansen],屬半知菌亞門。為土壤真菌,能在病株殘體上生存延續數年,隨種子和土壤傳播。全株發生萎蔫而乾枯。幼株被害。葉片全部萎蔫。成株發病,植株矮化,葉萎垂而變黑,其維管系統也變為褐色。處於盛花期的植株受害後,共頂梢有時突然萎垂。病株根系發生不同程度的腐爛,在病株基部可以檢查到粉紅色或玫瑰色的分生孢子堆。播種用的種子,用0.1%昇汞液浸泡30分鐘,以殺滅所帶的病原菌。每年輪換育苗和定植的地段或花盆。 由於病株殘體上的病菌隨土壤傳播,操作時,避免將帶菌土壤混入新土。   土壤消毒:苗床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2公斤,混入細乾土30公斤,混勻後均勻撒入定植穴內。發病初期、發病前藥劑灌根或噴霧。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每株灌藥0.25公斤,5~7天灌一次,連續2~3次。也可用40%多菌靈膠懸劑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10%雙效靈水劑200~300倍液,或25.9%抗枯寧500液。也可用農抗"120"100ppm灌根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4)用高錳酸鉀800~1500倍液灌根也可。   4.翠菊銹病:翠菊附近有轉主寄主松屬植物時,易導致該病發生和流行。病原菌:Coleos porium asterum (Diet)Syd.稱紫苑鞘銹菌。葉片正面出現褪綠斑,相應背面可看到圓形淡黃色粉狀孢子堆。已知江蘇、雲南、上海等省(市)有分佈。 發病初期,噴酒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12.5%速保利3000倍。   5.翠菊褐斑病:為殼針孢屬的一種真菌Septoria chryrsan-themella Sacc.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翌年風雨傳播。北方7~8月高溫多雨,發病嚴重。植株植過密時,易於發病。 該病是翠菊的一種常見葉部病害,嚴重時,葉片枯黃,導致全株枯萎。初期在葉片在出現近圓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後變成黑色或黑褐色。後期病斑中心轉淺灰色,再現細小黑點。葉上病斑較多時,全葉變黃乾枯。一般從下部葉片開始,順次向上枯死。   選擇排水良好的地段種植。種植密度要適當。選擇抗病品種。發現病葉立即摘除。秋末,收集病落葉和病殘體集中毀。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1%波爾多液,或75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每隔7~10天噴施1次。

園林用途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花卉園藝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