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的統一按時間順序可分為三部曲:首先,沒有子嗣的丹麥國王弗雷德裡克七世病故,緊接著1864年爆發普丹戰爭;接著,意大利統一運動提供了出兵的借口,1866年普意聯手攻打奧地利
亨利·休斯·威爾遜(Henry Hughes Wilson1864-1922),英國陸軍元帥,一戰末期的帝國總參謀長。所有穿燕尾服(即所有文官)的死對頭,因反對愛爾蘭獨立被刺殺。 威爾遜1864年3月5日出生於愛爾蘭
日本明治維新後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它的起點是很低的。德川幕府末期與列強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日本連最起碼的國家獨立和主權完整都成了問題,更遑論國際地位
1917年4月6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了第三個年頭,一直在作壁上觀、向交戰雙方大做軍火生意的美國看到同盟國敗局已定,便以德國實行無限制潛艇戰和預謀協助墨西哥收復被美國
1916年8月,協約國從各條主要戰線向同盟國發動猛烈攻擊,德國喪失戰略主動權。為了扭轉不利局勢,德皇起用魯登道夫,任命他為德軍副總參謀長,興登堡為總參謀長。自此,魯登道
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始階段的馬恩河會戰,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但從根本上就已經宣佈了德國的失敗。這是戰略的失敗,或寧說是國家實力競爭的失敗。唯一的一個機會就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一戰拜占庭為什麼沒有復國?其實如果拜占庭真的沒有從拜占庭前期濃厚的羅馬風格中重現,而是從拜占庭後期的希臘風格中重現,那麼希臘的復辟就相當於拜占庭
一戰期間,阿拉斯是同盟國與協約國軍隊爭奪的焦點:一旦奪占阿拉斯就等於洞開了巴黎的門戶,整個法國便岌岌可危。從1914年到1916年,阿拉斯幾易其手,1916年戰事日趨緊張,阿拉斯
1982年4月2日,英國、阿根廷為爭奪馬島主權而進行的「馬島之戰」把爭執演變成戰爭。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不遠萬里派出艦隊應對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裡出兵收復馬爾維納斯群島之
為了準備戰爭,歐洲列強瘋狂擴軍備戰。從1911年起,德國每年都通過新的軍事法案,增加軍事預算。到1913年,德國已擁有由新式裝備武裝起來的現役部隊76萬。英國軍隊(包括印度軍隊
中新網4月6日電 據外媒報道,德國與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激烈交戰,至今仍有數萬屍骨深埋地底。有些人為滿足收藏者對軍用品的需求,在法國古戰場上盜挖遺骸,讓他們成為無可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思想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大戰的殘酷廝殺打破了人們關於工業社會帶來無限光明的想像,發達國家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互相殘殺,這一點深深刺傷了許多有良知的人
歷史沒有如果,但是英國一位歷史學家偏偏喜歡如果歷史。在他看來,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的歷史基本上也就是一系列的意外構成的。這位歷
1917年8月,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之際,中國的北洋政府宣佈放棄中立,加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一方,對德國和奧匈帝國宣戰。同年11月,同屬協約國的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宣佈退
預言家和寡頭 十九世紀末,機槍、飛機、無線電和汽油發動機剛剛完成實驗,軍隊尚未完全放棄拿破侖時代的戰術時,布利奧赫的專家團隊就預測出了未來二十世紀的戰爭進程,並且幾
朱利安·赫德沃思·賓Julian Byng, 1st Viscount Byng of Vimy(1862.9.11-1935.6.6),維米的賓子爵。英國陸軍元帥,騎兵軍官出生,喬治五世國王學生時代的朋友,在維米裡奇、康佈雷和防禦德軍索姆
長期的塹壕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最主要的軍事特點。戰爭爆發後不久便從機動戰轉入陣地戰,西線形成了400多英里長的築壘塹壕系統。整個戰爭期間,每一次交戰都是一場可怕的屠殺和
赫爾穆特·約翰內斯·路德維希·(1848年5月25日-1916年6月18日),俗稱小毛奇。他在梅克倫堡-什未林出生,取名為赫爾姆特·馮·毛奇,與統一戰爭英雄的伯父同名。普法戰爭時,他參與擲彈
在一戰中遭受重大損失的德國,為什麼用短短二十年就走出了戰敗的陰影?
對二戰中的德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1870年,德國剛剛由一個封建的農業國家(普魯士)統一全國。論實力,德國是歐洲大國中最後一個崛起的。那時,
如果說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德國納粹黨的崛起緊密相連,那麼探尋德國納粹黨崛起的國內政治經濟根源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瞭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 戰爭賠款與魯爾危機 納粹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