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600字 毛澤東認為,魯迅先生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林語堂說:“魯迅,與其稱為文人,不如稱為戰士。”蔡元培在先生逝世後,萬分悲痛,評價他:“著作最嚴謹。” 許多大家都解讀過先生,讚美過先生。的確,若把歷代著作比作星空,那麼先生的作品就是最大、最閃亮的星。我不敢妄加評論,只是透過《朝花夕拾》,從一個中學生的視角,隙中窺月讀魯迅。 最令我震撼的,是先生的幽默俏皮和不動聲色卻又尖刻的諷刺。 《無常》一文最可以體現。先生似是無意,極為自然地引出,在舊中國,“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這是對封建制度的諷刺。但是陰間也有比陽間好的地方:“無所謂‘紳士’,也沒有‘流言’。”雖說頌揚了陰間,但“沒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貼。”這裡筆鋒犀利,“順手”給了反動派們沉重的一擊,諷刺他們污蔑革命者被蘇聯收買。《籐野先生》中,對於頭頂上盤著大辮子的留學生,先生這樣寫道:“頂得學生的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把那些尋找陞官發財終南捷徑而出洋鍍金的清朝留學生的醜態刻畫得惟妙惟肖。先生的語言令人回味,發人深思,諷刺不合時宜、退步的人和事,讀來真是快哉,快哉。 最觸動我的,是先生對童年時代的溫情回憶和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反思。 全書有近一半的文章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看待社會,與我們熟識的“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截然不同。對保姆長媽媽的佩服,因二十四孝圖的故事而對老祖母產生的心理上的對立,還有對百草園的動植物朋友們的依戀。一個成年人能將孩子的心理如此準確地呈現出來,我認為得益於他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然而魯迅先生的立意又絕不止於此,字裡行間是“救救孩子”的呼聲,是對弱小者的同情,還有對封建孝道的譴責。這或許才是最為出彩,最令人稱道的地方。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先生嚴密的分析和嚴謹的態度。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文後的《後記》中。對《二十四孝圖》故事的考證,對“無常”的形象進行討論,包括對於自己用錯了幾個字的糾正。還附有插圖,足可見先生耗費了不少時間、精力,也足以體現他的嚴謹。忽然想起前些日子由故宮博物院送出的一面錦旗上寫道:“撼京都泰安”。“撼”(實為“捍”)字用錯。若為先生所知,先生一定首先站出來嚴辭質問的。 以上只是略微表達一些自己淺薄的看法。相信以後,我會讀到更多先生的作品,會更深刻地理解先生。也相信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們會更深入地實踐先生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