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上海男人的成長史與夢幻曲 《男歡女愛》,四個小中篇,一部男人的性愛成長史。 這不僅是從內容方面來說的。從故事內容上來看,這是很明顯的。第一篇的「我」是個14歲的少年,再性早熟,對男歡女愛的理解還是書本上的,是對一份美妙感情的窺探與期待。第二篇的「我」是個游離在情節之外的敘述人,一個聽故事的人,真正的主角是一個於情竇初開的年紀在路上強吻了一個女孩子的小伙。第三篇與第四篇的「我」在年齡上差不多,都已步入中年,又都是在故事開始時單身,卻在感情上似乎「曾經滄海」。如果這四個小中篇是個系列,系列的線索就是年齡。 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對故事的敘述。這四篇都採用了第一人稱敘述,但「我」是一點點進入故事的。第一篇的「我」其實與他敘述的故事距離最遠,「我」其實不太理解他所看到的,他所複述的,甚至他所參與的事。第二篇的「我」雖然只是故事中的傾聽者,但他能體會到故事的男女主人公的心情,勾起他複雜的心理感受,因此,也可以說他就是故事中的角色,或者說,他像一個演員,借別的故事裡的角色心情,來理解他所扮演的角色心理。第三篇的「我」已經進入故事中,但他更多的還是一個觀察者。儘管「我」對女主角紅陽已經動了真情,但還是覺得對這份愛「一點信心也沒有」,看起來是紅陽「對此一點信心也沒有」,其實是他對紅陽還吃不透。到第四篇,「我」真正進入故事,並是整個故事的中心人物,「我」的行動決定了故事的新走向。「我」的地位在故事中越來越重要,這是作者有意的安排,但這個意圖(或說傾向性)在故事中隱蔽得很好。 我說作者的創作意圖隱蔽得很好,首先它很像是一部刻意投女人所好,或者說「很懂女人心」,甚至有點「女人中心」、女權主義的小說。四篇小說裡出現的男人,似乎都是很對龍應台女士胃口的「上海男人」式的男人。然而,這些男人,特別的那些「我」,實際上都用如水柔情懾服了那些看上去很獨立、很男人的女人心。在這部小說裡,男女角色性格似乎與社會普遍認為的性別性格顛了個倒,但仔細想一想,它揭示的可能正是文明的男女關係的真相,或者說是應然的文明的男女關係。之所以我們在閱讀時有角色性別錯位的感覺,包括小說中的男女也有這種感覺,而且,他們折騰來鬧騰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感覺到了這種性別錯位,要肯定或糾正這種錯位,就因為受到了傳統觀念中不文明的話語的歪曲投影的影響而不自知。如果參悟了這一點,他們的心態就可能平和得多,就能適性自然享受生活和情愛,而不要像第四篇中的女主人公路秀園那樣,在醫生宣判自己只能活兩年,才大膽徵婚,爭取一個享有愛情的機會。但參悟到這一點是需要有相當的生活閱歷的,因此,這本書作為《中年客叢書》的一種,是很合適的。 也許是作者對男歡女愛的應然的文明的狀態也信心不足,也許是為了指明男男女女在這方面的苦惱、求索、試探、糾纏,本是「如夢幻泡影」,這些現實的故事,都蒙上了一層夢幻色彩,種種計較,都被撲朔迷離的語調敘述成夢遊似的,這使本來隱蔽的傾向性就更加隱蔽了。對小說來說,傾向性隱蔽是好的,越隱蔽越好,但這套叢書裡面還有散文集,讀者如果將此作為散文來讀,能不能品出其中之深意呢?我想,應該也是一樣的。至少,使世人對上海男人式的男人的情懷能有深一層的透視。 所以,開頭的話要補充一下,這是一部上海男人的性愛成長史與夢幻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