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本能,路過,相處?
很贊同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也認為性需求應屬於生理需求,是較低層次的。而對愛的需求則是自我實現的一部分。感受愛,感受愛別人,感受被別人愛。問題是我們談到愛情的時候,往往也避免不了談性,和所謂性愛。對於性愛這個詞,我看著很是不爽!性是性,愛是愛。雖然愛裡或許包括性,卻不能說性裡肯定包括愛。但人的需求都是從低到高逐漸滿足的,所以就難免人們在滿足低級需求的時候也同時產生了對高級需求的期盼。即使有了身體的溫暖,卻抵不住心靈的寂寞,於是,很多人本能地產生了對所謂愛情的嚮往,但愛情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很小的時候,還不明白什麼是「戀愛「的時候,就已經被告知「不要早戀」;我們慢慢成長,自己去看書看電影,淒美的故事,波折的情節,美麗的女主角,健碩的男主角。我們在花花綠綠的圖片文字中,產生了愛情的基本構建,我們以為所謂這種美好的感情,會讓生活充滿陽光,讓生命變的絢爛!
我們更大了一些,有機會接觸到一些人,感受一些故事,全新的感受。我們變得更多愁善感,更敏感細膩,更會享受每次快樂和悲傷,我們慢慢懂得去體會別人、關心別人,也更懂得品味生活、洞察內心。卻漸漸發現自己以前對愛的詮釋,都來自於假動力。女孩也許為了身邊有人陪伴,有人疼,有人照顧,男孩或許為了身邊有人依靠,自己的成就感,甚至單身弟兄們嫉妒的目光,卻漸漸開始迷失。這就是愛麼?牽著的手就是幸福嗎?
很多問題,不去深想的時候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只要陷入了思考,就會發現,問題是接連不斷地湧現。「我愛ta麼?」「ta愛我麼?」「我是真的愛ta麼?「ta是真的愛我麼?」「ta是我最愛的麼?」「我是ta最愛的麼?」
驀然回首,卻發現彼此只是生命中的過客,只是剛好彼此路過了彼此,成為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理想化的愛情成為了泡影,我們不再敢追問什麼是愛情,這樣,至少精神鴉片還能在心裡留有自欺欺人的餘溫。
自己心目中的愛情是應該是那種,不是為了空虛而愛,不是為了證明而愛,不是為了填補而愛,不是為了治療而愛。而是順其自然的愛,沒有負擔的愛,相互理解和包容的愛,但畢竟自己還是太理想化了,太幼稚,沒有什麼是那麼絕對!沒有那麼單純!
有時候,想簡單一些再簡單一些,真心地相處就會有感情,日久生情,坦誠相待,彼此珍惜,相濡以沫,相處的愛情似乎成了我相信有可能實現的唯一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