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母親:再愛一次不容易
引子:那是2005年4月30日下午,「情感熱線」接到一個姓楊的女子從諸暨打來的求助電話,因為前夫騙走她借來的7萬元錢後失蹤,這邊債主找上門來要錢,那邊7歲的兒子生病住院又付不出醫藥費,絕望中的楊女士於是買來硫酸,到義烏尋找前夫,準備和他同歸於荊她給「情感熱線」打電話哭訴了一番後,托付咨詢員幫她把兒子送給好心人撫養。
這是「情感熱線」開通一個月後接到的第一個危機電話,當時,電話多次被情緒衝動的楊女士掛斷,「情感熱線」的咨詢員沒有放棄,繼續和她聯繫。最後一次,通過45分鐘的心靈對話和因勢利導,楊女士打消了報復殺人的念頭,並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起訴前夫。在「情感熱線」的幫助下,楊女士最終打贏了官司……
可是,打贏了官司的楊女士並沒有從前夫那裡拿到7萬元錢,前夫以沒錢為借口繼續與楊女士玩失蹤,連原先判給他撫養的兒子也放棄不管。重整心態的楊女士決定不再和前夫糾纏,她帶著兒子來到義烏,在某市場裡找了份銷售工作,兒子也在義烏上了學。2006年4月,「情感熱線」工作人員曾專程到義烏看望楊女士,那時,她每月掙1500多元工資,除了維持母子倆的日常生活、交房租,她還要省出一部分錢還那7萬元錢的債,母子倆的日子過得艱辛而平靜。
她用勤勞扛起了生活
時隔一年,上周,楊女士再次給我打電話,訴說了她的近況和她面臨的新困惑。
這一年多來在義烏生活,有兩件事讓楊女士感到自豪,第一件事情是兒子的學習進步了,成績一直穩定在班級前10名,人也長高長胖了。當年離婚的時候,兒子是判給前夫撫養的,但是,前夫一直沒有盡過撫養責任。那時候,孩子才7歲,在諸暨的一所小學裡讀一年級,因為沒人管,鞋子破得露出了腳趾頭,衣服髒了也沒人洗,學習成績也迅速下降,成了班裡倒數第一。楊女士不忍心看到兒子受苦,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後,她就一直把兒子帶在身邊。
第二件讓楊女士感到自豪的事,是她靠自己的努力,已經把7萬元的債還清了。楊女士工作的市場,來光顧的外國人很多,因為自學過英語,楊女士跟老外交流起來毫不費力,就憑這一點,吸引了不少老外到這個市場進貨,市場裡的生意特別好,老闆也因此很看重她。楊女士自信地說,現在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和兒子一點都不成問題。
35歲,她渴望再愛一次
在義烏,年輕的楊女士吸引了一些追求者。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楊女士也常常感到很孤獨,生活穩定下來的她開始渴望愛情。
經朋友介紹,楊女士接觸了幾個男子,但是,困惑也隨之而來。困擾楊女士的,有三個方面的因素,首先因為有前車之鑒,她發現自己對男人有恐懼心理,害怕再遇見像前夫那樣不負責任的男人;第二個困惑來自兒子的歸屬問題,因為兒子法律上的監護人是前夫,但實際上的撫養人又是楊女士,有幾個男子和楊女士接觸後,怕在她兒子的關係上今後引起麻煩而退避三舍;第三個擔憂則來自兒子,經過接觸,楊女士覺得有一個男子比較善良,對方也願意接受她兒子一起生活,但楊女士卻擔心兒子不能接受。她說:「可我才35歲啊,我很想有一個完整的家。」
9歲的兒子敵視男人
楊女士最擔心的還是兒子不能接受她再婚。楊女士婚姻不幸,兒子不但從小目睹,而且他本身也成了不幸婚姻的受害者。對自己的親生父親,兒子一直有仇恨心理,有一次,她兒子在電視上看到一則父親賣孩子的新聞,當即失聲哭泣,他說:「我就像那個小孩一樣可憐,如果沒有媽媽。我也可能被賣掉了。」讓楊女士擔憂的是,兒子因此對其他男人也很排斥,甚至對自己都沒有信心,他曾經對楊女士說:「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媽媽,你不要結婚,我長大後會養你的。我以後也不討老婆了,免得讓老婆受苦。」一次,楊女士生病住院,兒子懂事地陪在身邊照顧楊女士,楊女士就試探著問兒子:「如果哪天我生病走都走不動了,你又背不動我,我很想有個人來照顧我們。」兒子說:「媽媽你不要擔心,如果你昏倒了我背不動,我會打110的。」
還讓楊女士擔憂的是,兒子對別人缺乏愛心和同情心。比如,楊女士把兒子的舊衣服送給附近生活更困難人家的小孩,兒子都會反對,說即使送去也不會得到好報。看到路上的乞丐,楊女士讓兒子給一元錢,兒子也不肯,說不關自己的事。
讓愛的陽光溫暖未來
我問楊女士,如果讓她選擇,兒子和婚姻,哪一個是首選,她不假思索地說,肯定把兒子放在第一位,兒子的成長最重要。
我於是和楊女士一起梳理頭緒,將她目前面臨的幾個問題排出一個順序。解決孩子的撫養權問題並不難,為此,我咨詢了浙中律師事務所主任嚴亮奇。嚴律師建議,楊女士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變更撫養關係。法院將根據楊女士提供的撫養證明,徵求小孩的意見,同時考慮有利孩子成長等因素作出重新裁決。至於再婚,可以先考慮起來,但不要操之過急,從相互瞭解、戀愛到結婚本身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楊女士應該有機會充分瞭解對方的人品,確認對方是不是值得托付,同時,楊女士還可以積極創造機會讓對方和兒子接觸,讓兒子感受到善意和關懷,逐漸消除顧慮和敵意,給兒子一個心理過渡期,慢慢接受母親再婚的事實,這樣可以避免產生新的矛盾。
最關鍵的是,要幫助孩子擺脫童年生活的創傷,對未來建立信心,並學會與別人友善交往,學會從生活中體會愛,學會同情和關心別人。孩子最終將走上社會,他的個性是否能健康發展,對他今後能否適應周圍的社會環境,能否正常地與周圍人們相處都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