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腦的普及,電腦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癡迷電腦者比比皆是,伴隨電腦而生的網絡性心理障礙已受到了心理學家、醫學家的廣泛關注。
網絡性心理障礙是指患者往往沒有一定的理由,無節制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國際互聯網上持續聊天、瀏覽,以致損害身體健康,並在生活中出現各種行為異常、心理障礙、人格障礙、交感神經功能部分失調。該病的典型表現包括:情緒低落、無愉快或興趣喪失、睡眠障礙、生物鐘紊亂、食飲下降和體重減輕、精力不足、精神運動性遲緩和激動、自我評價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維遲緩、有自殺意念和行為、社會活動減少、大量吸煙、飲酒和濫用藥物等。
在網絡性心理障礙的早期,患者先逐漸感受到上網的樂趣,然後上網時間不斷延長、由此出現記憶力下降。有些患者晚上起床解手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打開電腦到網絡上「溜躂溜躂」。
開始是精神上的依賴、渴望上網,後來發展為軀體依賴,表現為每天起床後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和食飲不振,上網以後精神狀態才能恢復至正常水平。該病晚期,患者出現與生理因素無關的體重減輕,外表憔悴,每天連續長時間上網;一旦停止上網,就會出現急性戒斷綜合症,甚至有可能採取自殘或自殺手段、危害個人和社會安全。
網絡性心理障礙的發病年齡介於15—45歲,男性占發病人數的98.5%,女性占1.5%。20—30歲的單身男性為易患人群。這種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涉及生物學因素和心理因素兩方面。
根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理論,網絡性心理障礙的起因應追溯到口唇期、嬰兒通過哺乳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並保留了對代表母愛的溫暖、關懷、安全等美好感覺的回憶和思念,而患者通過上網,重新獲得這種從口唇期結束後就似乎消失而又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滿足感。成年後,受到挫折如工作上的失落、社會交往恐懼、失戀等,為了尋求解脫,而沉溺於網絡之中。
一旦出現網絡性心理障礙,醫生和病人都要對此病引起重視,目前對於此病的治療尚處於探索階段,採取的措施有: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逐步擺脫對網絡的依賴,也可應用抗抑鬱藥如丙咪秦,多慮平及精神療法等綜合治療。
「IAD」是什麼?「互聯網成癮綜合症」的簡稱。據有關資料表明,隨著我國網民隊伍的不斷增加,有不少網民已經患上了IAD。因此,在互聯網(Internet)這種高科技時代的新興媒體對方便人們學習、研究、工作和娛樂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應該正確對待。
許多網迷坐在家裡玩Internet,往往是心馳神往而欲罷不能,連續玩它五六個小時,屁股動都不動,甚至通宵達旦。有時夜晚起床解手,都會情不自禁地打開電腦到網上「溜躂溜躂」。白天工作無精打采,然而一摸鍵盤立刻神采奕奕。久而久之,就容易患上IAD。
IAD患者最主要的表現是,對網絡操作出現時間失控,而且隨著樂趣的增強,欲罷不能,難以自拔。患者多沉湎於網上自由說談或網上互動遊戲,並由此而忽視了現實生活的存在,或對現實生活不再滿足。初時只是精神上的依賴,渴望上網遨遊衝浪,爾後可發展成為軀體的依賴,表現為情緒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慾不振等。究其原因,是由於IAD患者上網持續時間過長,使大腦神經中樞持續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引起腎上腺素水平異常增高,文感神經過度興奮,血壓升高。這些改變可引起一系列複雜的生理和生物化學變化,尤其是植物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會使免疫功能降低,誘發種種疾患,如心血管疾並胃腸神經官能症、緊張性頭痛、焦慮、憂鬱等。同時由於眼睛長時間注視電腦顯示屏,視網膜上的感光物質視紫紅質消耗過多、若未能補充其合成物質維生素A和相關蛋白質,就會導致視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適應能力降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