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療趕走春季疲乏症

民間偏方精選,偏方大全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藥食同療趕走春季疲乏症

藥食同療趕走春季疲乏症 藥膳 春季疲乏症,也稱春乏,是慢性疲勞綜合征的一種季節性表現,因臨床部分病人在春季症狀顯著故稱之。該症是一組伴有頭痛、低熱、肌肉關節疼痛、失眠和多種精神症狀的綜合徵候群。中醫辯證屬陰虛肝陽上亢者較多,但表現不盡相同。春季發病多由於氣候的改變與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有關,好發於中青年人,女性多見。
現代醫學對本病的認識尚不明確,有人認為與精神因素、免疫因素、病毒感染、缺乏適當的體育鍛煉、肌纖維改變、肌蛋白的合成障礙等有關。現代醫學對本病的治療主張休息,補充維生素和避免繁重的體力勞動。重症患者服用適量的抗抑鬱藥物。
中醫對本病的認識可見於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百合病、髒躁病,以及《景岳全書》中所述的眩暈、郁證等,其病因病機、症狀及治療都與陰虛肝陽型的春季疲乏症有相似之處。多認為該證是由於積勞內傷或久病體虛與五臟氣血、陰陽失調有關。本病乃本虛標實之證以及與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氣血不足、肝失條達、神不守舍有關。
辯證治療

氣虛型以乏力少氣懶言為主,藥用人參、黃芪、白朮、當歸、在補氣血的同時即實營衛、堅腠理,視其感受之邪經,或投秦艽、佩蘭、木瓜清濕;;或投荊芥、防風散風寒。氣虛挾郁或服上方好轉後,再用宜順宜開的啟脾丸(人參、青皮、陳皮、白朮、神曲、麥芽、砂仁、厚樸、乾薑、甘草)治療。
陰虛型表現煩燥、潮熱為主,藥用生地、玉竹、麥冬、桔梗、白薇、五味子等,兼用解表之藥,後投六味地黃丸。
心脾兩虛型表現夜寐不安、飲食無味。方用歸脾湯(丸)治療。氣虛血壓偏低用補中益氣湯(丸)或麻黃附子細辛湯。
肝郁氣滯型表現胸脅不舒、疲勞、倦怠。方用小柴胡湯(丸)或逍遙散(丸)。一般3個月至半年治療,疲乏症狀均能得到明顯改善。對辯證不明顯的患者,可服用刺五加片或胎盤片治療,有一定的效果。
膳食治療
本病可採用適當的飲食方法,可用黃芪燉雞、山藥燉鹿肉、洋參熬粥,適宜於肝脾不和、軀體疲勞、體力下降者;抑鬱為主者應用甘麥大棗粥;煩躁者用逍遙糕、舒肝腸、棗仁榆皮粥;身體虛弱,反覆外感者,則益氣壯元,用冬蟲鴨子湯、八珍雞;若咽痛低熱者,可選用柴胡、苦瓜、桔梗、杏仁粥。適當採用一些傳統的中醫食療之品,如團魚、螞蟻、阿膠、花粉、蜂蜜及蜂王漿等,能夠很好地消除症狀。
民間偏方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