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散3 【來源】《類證活人書》卷十六。 【組成】附子23克(炮裂,去皮)桂心15克當歸15克(銼,微炒)乾薑7.5克(炮裂,銼)半夏7.5克(湯洗七次去滑)白朮15克 【用法】上
附子湯1 【來源】《傷寒論》。 【組成】附子15克(炮)茯苓9克人參6克白朮12克芍葯9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日三服。 【功用
附子湯2 【來源】《聖濟總錄》卷十。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30克黃耆120克甘草(炙,銼)15克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150克防風(去叉)15克 【用法】上五
附子湯3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桂心各15克細辛(去苗)防風(去叉)人參乾薑(炮)各18克 【用法】上藥銼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
附子丸1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菖蒲《米泔浸一宿,銼,焙)礬石(熬令汁枯)蓖麻子仁(研)松脂(研)各30克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附子丸2 【來源】《宜明論方》卷一。 【組成】附子(炮)川烏頭(炮,二味通銼碎,炒,為末入藥)官桂川椒菖蒲甘草各120克骨碎補(炒)天麻白朮各60克 【用法】上藥研末,煉
附子溫中湯 【來源】《衛生寶鑒》卷二十三。 【組成】乾薑(炮)黑冊子(炮,去皮、臍)各21克人參(去蘆)甘草(炙)白芍葯白茯苓(去皮)白朮各15克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厚
附子五苓散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四。 【組成】大附子1枚(挖空,入五苓散在內,炮熟) 【用法】上為細末。用薑湯送下。 【主治】陽氣不足,水飲內停,翻胃吐食。
附子瀉心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大黃12克黃連6克黃芩6克附子10克(炮,別煮取汁) 【用法】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400毫升漬之,須臾,絞去滓,納附子汁,
附子粥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六。 【組成】附子7.5克(炮裂,去皮、臍)乾薑30克(炮裂,銼) 【用法】上藥搗細羅為末,每日煮粥時納藥3~6克,空腹時食之。以愈
附子豬肚丸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組威)附子(炮,去皮、臍)檳榔(不焙)各30克鱉甲(醋煮)45克當歸知母木香(炮)川楝(銼,炒)秦艽(去苗土)大黃(酒蒸)龍膽
乾薑附子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乾薑60克附子5克(生用) 【用法】上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頓服。 【主治】傷寒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
甘草附子湯 【來源】《傷寒論》。 【異名】四物附子湯(《備急千金要方》卷七)。 【組成】甘草6克(炙)附子12克(炮,去皮,破)白朮6克桂枝12克(去皮) 【用法】上四味,
桂枝附子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桂枝12克(去皮)附子15克(炮,去皮)生薑9克(切)大棗12枚(擘)甘草6克(炙) 【用法】上藥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
桂枝加附子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桂枝9克(去皮)芍葯9克甘草9克(炙)生薑9克(切)大棗12枚(擘)附子6克(炮) 【用法】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