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葯加附子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棗12枚(擘)生薑6克(切)附子5克(炮) 【用法】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
桂枝去芍葯加麻黃細辛附子湯 【來源】《金匱要略》卷中。 【異名】桂附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 【組成】桂枝9克生薑9克甘草6克大棗12枚麻黃6克細辛6克附子5
黑附子丸 【來源】《聖濟總錄》卷七。 【組成】附子(生,去皮、臍)烏頭(生,去皮、臍)虎脛骨(塗酥炙)五靈脂(炒)防風(去叉)桂(去粗皮)海桐皮(銼)地龍(炒)狼毒(生,去蘆
加減附子理中湯 【來源】《溫病條辨》卷二。 【組成】白朮9克附子6克乾薑6克茯苓9克厚樸6克 【用法】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溫服。 【功用】溫中祛寒,健脾
麻黃附子甘草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麻黃6克(去節)甘草6克(炙)附子3克(炮) 【用法】上三味,用水700毫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
麻黃附子湯 【來源】《金匱要略》卷中。 【組成】麻黃9克甘草6克附子3克(炮) 【用法】上三味,用水700毫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溫服。 【
麻黃細辛附子湯 【來源】《傷寒論》。 【異名】附子細辛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四)。 【組成】麻黃6克(去節)細辛3克附子3克(炮) 【用法】上三味,用水1升,先煮麻
木香附子湯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一。 【組成】附子21克(炮,去皮、臍)南木香30克(不見火) 【用法】上藥切片,量病勢重,則分作二服,輕則分作四服。每服用水220
羌活附子湯 【來源】《東垣試效方》卷五。 【組成】麻黃0.9克(不去根、節)黑附子0.9克羌活1.5克蒼朮1.5克防風0.6克黃耆3克甘草升麻各0.6克白芷白殭蠶黃柏各0.9克 【用
芍葯甘草附子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芍葯甘草(炙)各9克附子3克(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三味,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溫三服。 【主治】體虛
熟附子散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組成】熟附子(去皮)枯礬各30克 【用法】上藥研末,每服9克,米飲送下。 【主治】下血虛寒,日久腸冷者。 按:本方原書
薏苡附子敗醬散 【來源】《金匱要略》卷中。 【異名】附子湯(《聖濟總錄》卷一二九)、敗醬散(《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薏苡附子散(《證洽準繩·瘍醫》卷二)。 【組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