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櫟蔀的功效,白櫟蔀的作用,白櫟蔀的副作用
白櫟蔀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白櫟果實上帶有蟲癭的總苞。
【植物形態】白櫟,又名:金剛櫟,白反櫟、栭櫟、柞子柴、白斗、櫪柴、白柴蒲樹。
落葉喬木,高達25米。小枝密生灰黃色至灰褐色絨毛。葉互生,革質,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7~14厘米,寬3~7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有波狀齒,上面被疏星狀毛或近於無毛,下面密生灰色星狀絨毛;葉柄長3~10毫米。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成柔荑花序,長6~7厘米,花被片6,被柔毛;雄蕊6,罕8;雌花單生或2~3朵聚生,子房3室,柱頭3~4。殼斗淺杯狀,高4~8毫米,直徑8~11毫米,氈片卵狀披針形,覆瓦狀排列。堅果圓錐形或長卵形,高約1.2~2.4厘米,直徑0.7~1.1厘米。花期4月。果期10月。
生於丘陵的山坡、林中。分佈長江流域及華南各省。
【化學成分】白櫟的殼斗、樹皮均含鞣質,種子含澱粉30%。
【功用主治】健脾消積,理氣,清火,明目。治疝氣,疳積,火眼赤痛。
【選方】1治大人疝氣及小兒溲如米泔:白櫟蔀三至五個,煎湯加白糖服。
2治小兒疳積:白櫟蔀七至八錢,麥芽二錢,野剛子(烏錢科醉魚草)根四至五錢。水煎,早晚各服一次。忌食酸辣、芥菜、香味食物。
3治火眼辦痛:白櫟蔀煎服。(1方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4治頭癤:白櫟果實總苞燒灰存性,研細末,香油調敷患處。(《溫州地區藥源普查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