鰣魚的功效,鰣魚的作用,鰣魚的副作用
鰣魚
(《食療本草》)
【異名】瘟魚(《綱目》),三黎(《本草求原》)。
【來源】為鯡科動物鰣魚的肉或全體。
【動物形態】鰣魚
體長橢圓形,側扁。長約24厘米,大者達50厘米以上。頭側扁,前端鈍尖,口大,端位,口裂傾斜,下頜稍長,上頜正中有一缺刻,後端達於眼後緣的下方。鰓耙細密。鱗片大而薄,上有細紋;無側線,體側縱列鱗41~47;橫列鱗16~17。腹部狹窄,腹面有大形而銳利的稜鱗,排列成鋸齒狀的邊緣,腹鰭前為17~19,腹鰭後為12~15。腹鰭極小,胸鰭、腹鰭基部有大而成長形的腋鱗。背鰭17~18,起點與腹鰭相對。臀鰭18~20。尾鰭深分叉,被有小鱗。休背及頭部灰黑色,上側略帶藍綠色光澤,下側和腹部銀白色,腹鰭、臀鰭灰白色,尾鰭邊緣和背鰭基部淡黑色。
鰣魚4~6月間生殖季節溯河而上,在江何的中、下游產卵繁殖。食物主要為浮游生物,有時亦食其他有機物。分佈我國南海及東海,亦見於長江、珠江、錢塘江等流域的中、下游。
本動物的鱗(鰣魚鱗)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化學成分】食部每100克含水分65克,蛋白質16.9克,脂肪16.9克,碳水化物0.2克,灰分1克;鈣33毫克,磷216毫克,鐵2.1毫克,硫胺素微量,核黃素0.14毫克,尼克酸4毫克。
【性味】甘,平。
1《食療本草》:"平。"
2《綱目》:"甘,平,無毒。"
【歸經】《本草求真》:"入脾、肺。"
【功用主治】1《食療本草》:"補虛勞。"
2《日用本草》:"快胃氣。"
3《本經逢原》:"性補,溫中益虛。"
【宜忌】1《食療本草》:"稍發疳痼。"
2《本草求原》:"發疥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