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蕨的功效,水蕨的作用,水蕨的副作用
水蕨
(《綱目》)
【異名】荳(《呂氏春秋》),龍鬚菜(《植物名實圖考》),龍牙草、水松草、水鐵樹、水扁柏(《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水蕨科植物水蕨的全株。
【植物形態】水蕨
-年生水生草本,高30~80厘米,綠色,多汁。根莖短而直立,以鬚根固著於淤泥中。葉2型,無毛,不育葉的柄長10~40厘米,圓柱形,肉質,葉片直立或漂浮,狹矩圓形,長10~30厘米,寬5~15厘米,2~4回深羽裂,末回裂片披針形,寬約6毫米;能育葉較大,矩圓形或卵狀三角形,長15~40厘米,寬10~22厘米,2~3回羽狀深裂,末回裂片條形,角果狀,寬約2毫米。邊緣薄而透明,反捲達於主脈,主脈兩側的小脈聯結成網,無內藏小脈。孢子囊沿能育葉裂片的網脈著生,稀疏,棕色,幼時為反捲的葉緣覆蓋,成熟後多少張開。
生於池沼、水田或水溝的淤泥中。分佈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川、湖北和安徽等地。
【性味】1《綱目》:"甘苦,寒,無毒。"
2《華南千種草藥》:"甘淡,涼。"
【功用主治】活血,解毒。治痞積,痢疾,胎毒,跌打損傷。
1《廣西藥植名錄》:"治跌打,散毒。"
2《海南植物誌》:"莖葉治胎毒,消痰積。"
3《華南千種草藥》:"解毒、止血、止痢、止咳。"
【選方】治腹中痞積:水蕨,淡煮食。下惡物。忌雜食一月餘乃佳。(《衛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