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神針灸秘傳
「太乙神針灸」是針灸學的一個學派,其特點是針灸配合、穴位配合,以藥灸透入肌理,扶正祛邪,調養元氣,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太乙」乃為尊貴之意,似為道家之辭。清朝醫家高士宗曾說:「太乙者,無上之尊,優之眾職環會而為貴人也」。以「太乙」名其針者,不過欲用以表明此針之效驗神奇而已。
方藥組成:
甘松3克、乳香、沒藥各12克、牙硝1克、牛膝、川烏、獨活12克、三稜、草烏1.5克、白芷、羌活1.2克、桂枝、薄荷、麻黃、穿山甲、防風、杜仲、丑牛各6克,丁香、樟腦各1.2克、南星、1.2克、細辛6克、降香3克、明雄、全蠍各4.5克、麝香6克、秦九6克、艾絨15克、硫磺3克。以上藥物,研為細末,調勻,備用。
制針法:將白攘紙裁定,寬約一尺見方,將艾絨15克,平鋪紙上,務要均勻平整,然後將藥末15克,遍摻在艾絨上面,均薄一層;繼將?香末,撒於藥艾上,(?香每支3克,夏季用1.5克)然後,再從紙的一邊捲起,用力按實碾轉,捲成棒形,直徑約六分許.外塗雞蛋清,陰乾,儲於乾燥處備用。
施灸法:用拇、食、中三指加持艾條,並用小指固定在被灸部位的附近,這樣不僅能避免術者手腕動盪不穩,又能避免在長時間施灸的疲勞。另一種是以拇、食二指加持艾條,用中指固定在被灸部位的附近。施灸時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準施灸部位,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鐘,至皮膚稍起紅暈為度。針後,病人應靜臥片刻,以使藥氣周流暢達全身,直達病所,驅逐病邪。
太乙神針的功效:
1、扶助元氣,回陽固脫。
2、培補元氣,增強體力。
3、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4、溫中逐寒,解郁散結。
5、小兒之疾,尤為適應。
6、婦科之疾,效果卓著。
7、對於腸胃病、風濕麻木及閃挫損傷致疾,其效果尤為明顯。
8、凡屬臟腑功能低下之病證,皆宜用之。
總之,太乙神針之功能甚多,而治病亦廣,但其收效之快慢,多有病史之久暫時病情之輕重而定。病情輕,或為局部,或為新病,則其療效為速;若病情重,或為遲延日久,或屬難治之疾,則其療效緩慢。當然,能針灸並施,則其效果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