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答案:選項D
選項D:「風」指走失即走失的馬牛
小貼士:公元前656年,齊桓公會盟北方七國準備聯合進攻楚國,楚成王(前682?——前626)知道了消息,覺得齊國是毫無道理的侵略,一邊集合大軍準備迎戰,同時也決定派大夫屈完迎上前去質問齊國。成語「風馬牛不相及」的典故,就是源於這一次交戰前的唇槍舌劍。據《左傳·僖公四年》載:「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憑借各諸侯國的軍隊進攻蔡國,蔡國潰敗後,接著又進攻楚國,楚成王派屈完為使者,對齊軍說,你們居住在大老遠的北方,我們楚國在遙遠的南方,相距很遠,即使是像馬和牛與同類發生相誘而互相追逐的事,也跑不到對方的境內去,沒想到你們竟然進入我們楚國的領地,這是為什麼?「風」在這裡是作動詞講的,意思是「放逸、走失」,一說是獸類雌雄相誘叫 「風」,因馬與牛不同類,不會相誘。這裡是形容齊楚兩地相距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境內。與此相類似的還有一種解釋,《古文觀止》:牛走順風,馬走逆風,喻齊楚不相干也。後世則以「風馬牛不相及、風馬牛、風馬不接、風馬、風牛」等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