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答案:
「開水不一定是熟水」,這個說法似乎有些怪。人們都知道,口渴的時候,要喝開水,不要喝生水,怎麼「開水」又不是熟水呢?
你注意過沒有,用鍋燒開水的時候,加熱一會,就會看到鍋底附近出現許多小泡泡,隨著溫度不斷升高,泡泡越來越大。這是因為壺底受熱快,緊挨壺底的水首先變成水蒸氣,在水中形成泡泡;同時,原來溶解在水中的空氣,也因受熱析出、膨脹而形成小氣泡,周圍的熱水又會向小氣泡裡蒸發水蒸氣,使氣泡慢慢變大。當加熱到一定的溫度時,水中這些氣泡變得相當大,由於浮力作用就會上升,升到水面便破裂開來。這種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急劇的氣化現象,就叫做沸騰。這時,我們就說水燒開了。
水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水的沸點,我們平常說「水的沸點是100℃」,那是指在一個大氣壓下(標準大氣壓)水沸騰時的溫度。那麼水的沸點是不是一成不變呢?不是的。水的沸點是隨大氣壓強的變化而變化的:氣壓增大了,沸點就升高。因為水面上的大氣壓力,總是要阻止水分子蒸發出來,所以氣壓升高的時候,水要化成水蒸氣必須有更高的溫度。一般在海拔不高的地面上,大氣壓強基本上是一個大氣壓。低於海平面的地方(如很深的礦井),氣壓高於一個大氣壓,在那裡燒水,水的沸點要升高,據測定,深度增加一公里,水的沸點就提高3度。
相反,氣壓減小,沸點也就降低。如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氣越稀薄,氣壓也越低,這個地方水的沸點就降低了。在世界之巔的珠穆朗瑪峰上燒水,只要燒到73.5℃,水就被燒「開」了。這樣的「開水」,不能把飯菜煮熟,也不能殺死某些細菌。因此,地質工作者和登山隊員在高山上工作時,都要使用高壓炊具——高壓鍋。它是利用高壓下沸點升高的原理製成的。密封的鍋蓋使鍋內的蒸氣無法逸出,因此氣壓增大,沸點提高,飯菜就熟得快了。家用高壓鍋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鍋內氣壓是1.3個大氣壓,溫度一般在125℃左右。當鍋內的氣壓過高時,鍋上的安全閥就自動打開,放掉一部分蒸氣,使氣壓降低。
在不同的氣壓下燒的「開」水,溫度相差是很大的。我們通常所說的熟水,是指曾經加熱到100℃(或者100℃以上)的開水,所以籠統地說開水就是熟水,那是不確切的。
也許有人會這樣想:要是把爐火燒得更旺些,開水的溫度不就升高了嗎!
如果你能找到一支量度範圍大於100℃的溫度計,不妨測量一下。結果你會發現,溫度計裡的水銀柱上升到一定高度後,儘管不斷加大火力,溫度再也不升高了。因為沸騰的時候,水不斷變成蒸氣冒出來,把爐子傳給水的熱量帶走了。有人做過實驗,1克100℃的水,氣化成100℃的蒸汽,需要吸收539卡的熱量。所以,儘管不斷加熱,壺內的熱量還是積聚不起來,溫度也就不能升高了。加大火力所供給的熱量,只不過使更多的水更快地蒸發掉罷了。燉肉的時候,如果用急火,肉湯就會很快地蒸發,把大量的熱量帶走,熱量不能在湯裡積聚起來。這樣,既浪費火,又起不到使肉快熟的作用。所以,燉肉時最好是使用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