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玡榆
分布地區
分佈於安徽(琅牙山)、江蘇(寶華山)。
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1520米;樹皮淡褐灰色,裂成薄片脫落;小枝幼時密被柔毛,後變無毛,灰色或暗灰色,無木栓翅。冬芽卵圓形,芽鱗被毛。葉互生,寬倒卵形、長圓狀倒卵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6一18厘米,寬3一10厘米,先端短尾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偏斜,楔形至心形,邊緣具重鋸齒,上面密被短硬毛,粗糙,下面密被柔毛,側脈1521對;葉柄長11.5厘米,密被長柔毛。春季先葉開花,在去年生枝葉腋排成簇狀聚傘花序。翅果窄倒卵形、長圓狀倒卵形或寬倒卵形,長1.52.5厘米,寬1一1.7厘米,兩面及邊緣疏被或密被柔毛,果核位於翅果的中上部,上端接近缺口,果梗長12毫米,被短毛。
生長習性
琅玡榆根系發達,耐乾旱瘠薄,能生於岩石裸露、土層淺薄的立地條件,但在土層深厚、肥沃之處生長較快。為喜光樹種,林內被壓樹生長不良。
栽培繁育
播種繁殖。種子失水後壽命較短,采後宜即播種,或在低溫下和以濕沙貯藏,次年春播種。造林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的山麓坡地。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為我國特有種,對研究植物區系及種質保存有一定意義。材質好,可用作江淮地區石灰岩山地造林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