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假冷蕨 假冷蕨、阿金蹄蓋蕨、喜馬拉雅假冷蕨、大葉蹄蓋蕨 Pseudocystopteris atkinsonii (Bedd.) Ching 蹄蓋蕨科 假冷蕨屬

花草树木植物百科查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大葉假冷蕨

大葉假冷蕨 假冷蕨、阿金蹄蓋蕨、喜馬拉雅假冷蕨、大葉蹄蓋蕨
  • 別名:
  • 假冷蕨、阿金蹄蓋蕨、喜馬拉雅假冷蕨、大葉蹄蓋蕨
  • 學名:
  • Pseudocystopteris atkinsonii (Bedd.) Ching
  • 分類:
  • 常綠喬木
  • 科:
  • 蹄蓋蕨科
  • 屬:
  • 假冷蕨屬
  • 生態性狀:
  • 耐陰植物
  • 觀賞性分類:
  • 其它

大葉假冷蕨

分布地區

分佈於山西南部(垣曲)、陝西(太白山、寧陝、平利、佛坪)、甘肅(康縣、徽縣)、江西(武功山、安福、井岡山)、福建(崇安)、台灣(南投、嘉義)、河南(伏牛山、大別山、老君山、盧氏、桐柏、嵩縣、奕川)、湖北(神農架)、湖南(桑植、石門)、四川(峨眉山、都江堰、保安、石綿、甘孜、馬爾康、道孚、木裡、鹽源、康定、雷波、九龍、越西、大相嶺、金川、雅江)、重慶(城口、開縣)、貴州(梵淨山、江口、威寧)、雲南(鶴慶、麗江、瀘水、貢山、漾濞、中甸、維西、德欽、賓川、昆明、祿勸、呈貢、嵩明、宜良、會澤、澄江、大姚、巧家、大關、昭通、寧浪、大理)和西藏東南部(察隅、吉隆、墨脫、錯那)等省區

形態特征

根狀莖粗而橫臥,直徑0.51厘米,帶有殘留的葉柄基部,先端及嫩葉葉柄基部被有較多的淺褐色或深褐色卵狀鱗片;葉近生或遠生。能育葉長 (15) 60100 (200)厘米;葉柄長2050 (100)厘米,基部黑褐色,直徑310毫米,向上漸變為禾稈色或稍帶淡紫紅色,偶有細鱗片;葉片通常較大,長(24) 3550 (100)厘米,寬與長几相等或稍狹,闊卵形或卵狀三角形,小植株的葉往往卵形,而大植株的葉則近三角形,先端漸尖,成熟葉片二回羽狀至四回羽狀,葉軸和羽軸稍曲折;羽片1012 (20)對,互生,斜向上,X0.51 (3) 厘米長的短柄,彼此離開、接近或略呈覆瓦狀,基部一對羽片和第二對同形,相距515厘米,長1520 (50)厘米,中部寬可達68 (28)厘米,基部略變狹,長卵形至長卵狀披針形,漸尖頭,基部近平截,二回羽裂至三回羽狀;一回小羽片10對或更多,上先出,互生,有長約2毫米的短柄,相距1.42厘米,近平展,基部一對略縮短,中部的長3.55厘米,寬1.22厘米,長圓狀披針形,漸尖頭,基部平截,一回羽狀二回小羽片羽裂至二回羽狀;二回小羽片68對,長58毫米,寬23毫米,長圓形或近卵形,先端鈍圓,並有不整齊的短鋸齒,基部闊楔形,下側略下延,一回羽狀或羽裂;末回裂片卵狀長圓形,先端圓鈍或近方頭,並有23個不整齊的短鋸齒,基部闊楔形,略不對稱。葉脈兩面可見,下面明顯,在末回小羽片上有羽狀側脈45對,單一,偶有二叉。葉干後草質,黑褐色或褐綠色,兩面無毛,主脈或小羽軸上面有間斷的槽狀隆起,沿葉軸及各回小羽軸下面偶有膜質、披針形小鱗片。孢子囊群圓形或橢圓形,背生或半側生於裂片基部上側之小脈上,每裂片通常一枚,每末回小羽片通常23對;囊群蓋小,通常圓腎形,少有長圓形或彎鉤形,膜質,灰褐色,邊緣略嚙蝕,易脫落,成熟的孢子囊群往往好像無蓋。孢子周壁表面具褶皺,凹凸不平,形成擬網狀。染色體數目n=40。

生長習性

生冷杉或鐵杉林下或灌叢中陰濕處,海拔12004000米。

栽培繁育

暫無信息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暫無信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常綠喬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