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鱗花
分布地區
地理分佈在我國目前僅見於新疆新源縣、甘肅民勤縣和內蒙古額濟旗等地。
形態特征
一年生矮小草本,高516厘米,少數可高達30厘米;多分枝或少分枝,上升或斜展,有白色短柔毛。葉通常4片輪生,倒卵形或窄倒卵形,長26毫米,寬12毫米,先端鈍或微缺,基部漸窄成12毫米長的短柄,全緣,上面無毛,下面疏生柔毛。花兩性,輻射對稱,形小,無梗,單生葉腋或於莖和枝的上部集成聚傘花序;萼合生,宿存,萼筒長25毫米,萼齒5,長0.51毫米;花瓣5,粉紅色,長披針形或長倒卵形,長34毫米,具有長46毫米的舌狀附屬物或爪;雄蕊6,分離,花絲下部連合;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數,側膜胎座。蒴果包藏於宿萼內,卵圓形,長約2毫米,3瓣裂;種子長橢圓形,長0.50.7談。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2001450米的河灘、湖邊等鹽化草甸中。
栽培繁育
瓣鱗花的無性繁殖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為劈裂式生長,是瓣鱗花自然更新的主要方式;另一種方式是由莖部向地表發生彎曲,被地表浮沙覆蓋後由莖尖處長出不定根和不定芽,形成新的植株。一般在資源較貧乏、隨機干擾程度高的條件下瓣鱗花以劈裂生長形成的環狀集群為主;反之,以枝條下垂形成新植株為主。調查中發現瓣鱗花的劈裂生長也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當植株生長到一定階段時,首先莖從基部到根部發生多次劈裂,使主根形成多條,以後地上的莖部也相應發生分裂而形成多個獨立的植株;另一種是莖基部以上的部位先發生縱裂,而根部後發生分離,分裂形成的幾個部分由於遇到的小環境不同,有的枯死了,有的存活下來,繼續生長,最後形成幾個獨立的植株,因此,瓣鱗花往往形成環狀的集群。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暫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