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梅
分布地區
庭園多栽培,蠟梅為我國特產植物,主產於湖北、陝西等省,在鄂西及秦嶺地區常見野生,現各地栽培,為早春觀賞樹種
形態特征
落葉灌木,高達4米;幼枝四方形,老枝近圓柱形,灰褐色,無毛或被疏微毛,有皮孔;鱗芽通常著生於第二年生的枝條葉腋內,芽鱗片近圓形,覆瓦狀排列,外面被短柔毛。葉紙質至近革質,卵圓形、橢圓形、寬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有時長圓狀披針形,長5~25厘米,寬2~8厘米,頂端急尖至漸尖,有時具尾尖,基部急尖至圓形,除葉背脈上被疏微毛外無毛。花著生於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後葉,芳香,直徑2~4厘米;花被片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長5~20毫米,寬5~15毫米,無毛,內部花被片比外部花被片短,基部有爪;雄蕊長4毫米,花絲比花藥長或等長,花藥向內彎,無毛,藥隔頂端短尖,退化雄蕊長3毫米;心皮基部被疏硬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果托近木質化,壇狀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5厘米,直徑1~2.5厘米,口部收縮,並具有鑽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4~11月。
生長習性
蠟梅性喜陽光,亦耐 臘梅的果實半陰。怕風,較耐寒,在不低於-15℃時能安全越冬,北京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花期遇-10℃低溫,花朵受凍害。好生於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上,在鹽鹼地上生長不良。耐旱性較強,怕澇,故不宜在低窪地栽培。樹體生長勢強,分枝旺盛,根莖部易生萌櫱。耐修剪,易整形。先花後葉,花期11月~翌年3月,花香濃郁。果托壇狀,瘦果橢圓形,栗褐色,有光澤,7~8月成熟。臘梅分佈範圍遍及華中、華東以及四川等地。全國除華南外各大城市均有栽植。
栽培繁育
7~8月果實變黃時采收,取出種子干藏至翌春2~3月播種, 覆土厚約4~5厘米。若在播前先用溫水浸泡種子,可促進發芽。4月幼苗出土後,注意防止地蠶危害,並加強管理,不必護陰。幼苗生長緩慢,當年高僅10~15厘米,2~3年後才生萌櫱,4~5年後才能用作嫁接臘梅的砧木,一般5~6年後始開花。用播種法可以大量培養臘梅砧木,但需較長的培養時間。
主要病蟲害
蠟梅的病害較少、蟲害較多,常見有蚜蟲、介殼蟲、刺蛾、卷葉峨等,蚜蟲在嫩梢嫩葉花蕾上吸食汁液,介殼蟲在枝上吸汁為害,刺蛾、卷葉蛾咬食葉片、新芽、花蕾等。防治方法上要採取預防為主,將花盆放在采光通風好的環境生長,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如發現上述害蟲,可用50%殺螟松1000倍液噴殺,為了減少對養花環境的污染也可用土辦法滅蟲,如介殼蟲可採用酸醋溶液殺滅,蚜蟲可用洗衣粉水殺滅,如果少量的可人工捕殺。
園林用途
臘梅花開於寒月早春,花黃如臘,清香四溢,為冬季觀賞佳品,是我國特有的珍貴觀賞花木。一般以孤植、對植、叢植、群植配置於園林與建築物的入口處兩側和廳前、亭周、窗前屋後、牆隅及草坪、水畔、路旁等處,作為盆花樁景和瓶花亦具特色。我國傳統上喜歡配植南天竹,冬天時紅果、黃花、綠葉交相輝映,可謂色、香、形三者相得益彰。更具中國園林的特色。
園林品種推薦
常與南天竹、雪松、雲杉、羅漢松等配植
其他
常見品種:素心臘梅(Var.conclor):花被純黃,有濃香。為臘梅中最名貴的品種。磬口臘梅(Var.grandiflorus):葉及花均較大外輪花被黃色,內輪黃色上有紫色條紋,香味濃,為名貴品種。小花臘梅(Var.parviflorus):花朵特小,外層花被黃白色,內層有紅紫色條紋。香氣濃郁狗爪臘梅(Var.intermedius):也叫狗牙臘梅或紅心臘梅、狗蠅梅、狗英梅。葉狼狹花小,花被狹而尖,外輪黃色,內輪有紫斑,淡香。抗性強。原放中國中部秦嶺、大巴區等地區,以陝西及湖北為分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