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元老院是怎麼產生的?從古至今元老院經歷了哪些演變?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古羅馬元老院的產生和演繹,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古羅馬的政治制度經過了很多次的演變,從最早一開始的「王政時代」一直發展到了共和國時代,再從權利逐漸集中的「元首制」國度到了古羅馬帝國時期。而在這漫長的時間裡,一直都有著元老院的身影。雖說制度的變革似的不同時期元老院的職責以及權力有所變化,但它對國家的重要性卻從未有過變化。
而元首制下的羅馬元老院較為特別。在此之前的共和時期元老院權力極大,立法等國家事務執政官的人選都由元老院提出方案。而後的羅馬帝國時期經過改革權力集中到了最高統治者手中,沒有權力的元老院名存實亡。本文將從簡單分析一下元首制下羅馬元老院的演變。
一、元老院的產生與發展
1、元老院的產生
我們先瞭解一下在羅馬的元老院是如何產生,以及元老院的職能。據記載羅馬元老院是由羅馬城的建造者羅慕路斯任命了一百人組成,輔佐其統治。而王政時期元老院的成員由「王」從各氏族首領中挑選組成,主要是對統治者的決定進行討論提出建議。後來由於最後一任"羅馬王"獨斷專行,在位期間從未徵求過元元老院的意見,同時殘暴傲慢對百姓極為苛刻。這引起了元老院和民眾的不滿,民眾聯合起來將舊王驅逐出境。
2、共和末期的元老院
而共和國時期元老院權力更大,基本上國家政策的討論和決定都是在元老院進行的。「每個元老的個人權威的整合形成了一個團體的勢力」。元老院成為了國家實權的掌控者,是國家主要的議政和決策機構,權力極大。在蒙森的《羅馬史》寫到「每種新法律草案都必須在元老院進行討論,一個建議,如未徵求元老院的意見,長官很少敢於把它提交給人民」共和時期階級間的間隙被進一步打破,元老院的成員也從最初由貴族階級構成,變為了貴族和保民執政官都有機會參與,意味著平民也能進入元老院。
共和某期的元老院,權力開始喪失,為元首制時期元老院的變化埋下伏筆。到了共和末期貴族階級的元老們專注於自己的利益,不解決貧困百姓的問題,喪失了民心和權威。格古拉是元老院的首位挑戰者。他為了改變貴族對大片土地的佔有,將農業法直接交由平民會議審議。
這項法律主要內容是將貴族非法佔有的土地收回分給貧困的公民。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卻也動搖了元老院的政治力量。而後馬略進行了軍事改革,使得原本公民兵制改變為了募兵制。士兵們也由向國家效忠變為了向某位將軍效忠,再加上首領突出的個人魅力,軍隊的統治權掌握在了元首手中,元老院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權。塔西佗在《羅馬編年史》中說「平等」已經成為過去,現在每個人都依賴首席公民的命令。共和制名存實亡。
二、元首制下元老院變化的原因
1、元首制的確立
元首制下需要的是權利的集中和也就是獨裁,因此掌握了國家多項權力的元老院必須要進行變革。統治者需要將元老院掌握的軍事、政治、立法等方面的權力收回。
元首制的出現、權力的集中、獨裁者的出現是順應時代的需要,也是當時形式下必然的結果。要知道雖然初期羅馬共和國只有城邦的規模,可以實現所有人的民主。但隨著不斷的征戰羅馬共和國征服了大片的土地,版圖不斷增大,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當時的羅馬北起多瑙河、南到非洲、西起比利牛斯半島、東到兩河流域及小亞細亞半島,甚至連地中海都成了羅馬的內湖。這樣史無前例的龐大帝國,僅靠元老院已經無法有效的管理。而且當時的元老院的人數眾多,這也導致了元老院內部派系林立,不利於國家的管理。
從軍事上看,軍隊的權力已經轉移。戰爭需要有統一有序的指揮,而共和制下軍隊的指揮權分散且混亂。通常情況下軍隊由選舉出的兩名執政官輪流管理,元老院也有權決定是否發動戰爭和駐軍的數量,以此確保軍權不被某方獨立掌控。「如果執政官意見發生分歧,那麼持反對意見者可以否決同僚的贊成意見。」沒有統一指揮當然混亂,於是產生了獨裁官。
羅馬治國史上,危機時刻曾有指定一名獨裁官的規定,最長任期6個月,絕不能連任。但當時戰爭不斷,獨裁官也就得以連任,最終出現了終身獨裁官。凱撒是終身獨裁官,還有終身保民官、第一公民等頭銜使得國家的權力集中在凱撒手中,他雖無君王之名卻有君王之實,元首制呼之欲出。
2、元老院的捨於得
元老院樂於給與權力,卻又擔心給予的權力過大導致共和制的終結。因為權力的統一能帶來戰爭的勝利,還能從戰敗地區搜刮大量的財富。而當獨裁者的權力和魅力過大時又會導致元老院的權威下降。當時的大軍閥如龐貝,凱撒,安東尼等通過戰幾年內就獲得了大量的物質資源,征服地區多年的積累被運回羅馬。正如塔西佗在《羅馬編年史》中所說的「剩下的貴族越能卑躬屈膝地服務於新統治者,他們就越能得到拔擢,所獲得的財富與榮譽就越多」。
元老院的貴族們從戰爭中獲得了利益和榮譽,卻又擔心凱撒的影響力會影響到共和制。於是凱撒被共和派謀殺,市民們卻將謀殺者看作殺害英雄的兇手,氣勢洶洶的要求處罰他們。元老院順應民意選擇了獨裁的元首制,將刺殺者處決並將凱撒尊稱為神。而後凱撒的繼承者戰勝了其他勢力即位,並對元老院開始了全方面的變革。
三、元老院的演變
1、屋大維的變革
屋大維希望權力集中,但當時共和制已經深入人心,不能動搖。也不能公然削弱元老院的權力,這必然會引起反對。他的改革必須小心翼翼,在達到目的的同時還要得到認同,於是他想到了一些委婉的方法。
首先是元老院和議會的裁員。當時的人民大會早已沒有最初的功能,而屋大維進一步的削減了元老院的人數和減少會期,國家事務的處理和權力都集中在了一個拉丁文縮寫為cp的機構中。它擁有於元老院相同的權力,並且沒有休會期。
它相當於一個沒有休會期的元老院,掌握和處理國家的各項事務。屋大維時期的cp由21人組成,其中六人是屋大維安排的親信,十五人來自元老院,人數的優勢讓元老院較為放心。而他們沒想到的是元老院當時內部分歧嚴重,抽籤產生的十五人又怎麼與那齊心協力的六個抗衡,元老院的行政權被削弱,他們卻還支持這屋大維的改革。
屋大維並不滿足,開始了行省的改革,這是為了更好的掌握軍權。按照屋大維的設想行省被分為四種:意大利為羅馬本土,埃及為元首私有,剩下的一部分由元老院任命總督稱為元老院行省,由元首任命總督的為奧古斯度行省。元老院行省都是在經濟發達的地區,而奧斯古都行省都在偏遠落後的地區,元老院表示滿意。這卻是屋大維的一個計策,雖然奧斯古都行省較為偏遠,卻都是前線地區。
由於轄區需要作戰,屋大維順理成章的將全國的軍權集中在自己手中,而和平地區的元老院行省是不需要軍隊的。於是屋大維成功的將政權、軍權從元老院轉到了自己手中。
2、變化之後的元老院
而元首制後元老院的職能範圍基本確定了。在法律、選舉、財政等方面元老院有一定的權力,但各方面都受到元首權力的制約。例如元老院可以通過執政官名義發表元老院決議來立法,而元首的命令發佈公告命令等即為法律。而如果元老院想要修改修改法律,例如改變租稅等,需要元首的批准同意。而且元老院還有了處理重大案件的權力,涉及到叛國等重大的政治案件時,案件將由元老院或是皇帝進行審判。該項權力是皇帝賦予的,最終的結果是由皇帝決定。
而元老院的外交和軍事方面的權力基本喪失。將領的崛起使得元老院不得不將外交權交給手握重兵的軍事領袖,龐培就曾獲得獨立宣戰以及簽訂和約的權力,而且外國使團來訪時雖然由元老院接待,與之交往的確是奧斯古都。軍隊也都掌握在君主手中,元老院沒有掌握軍隊。選舉權逐漸由人民大會到了元老院手中,但元首也有推薦權。例如在選保民官時,如果元老級別的候選人數不夠,元首就可以從自己的騎士中推薦。
四、小結
元老院經歷了只能經行了多次變換,卻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元首制下的羅馬元老院的變革尤為重要,是元老院職責、權力變化的轉折點。在此之前的共和時期元老院權力極大,立法等國家事務執政官的人選都由元老院提出方案。而後元老院的影響逐漸減弱,權力逐漸收回,直至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