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方戰爭:俄國從此稱霸波羅的海,瑞典從此衰退
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17世紀末期,瑞典處於最強大時期。曾被瑞典割去領土的俄國、丹麥和薩克森結成反瑞典北方同盟。
1700年2月22日,大北方戰爭開始。
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首先集中力量攻擊丹麥。1700年8月,瑞典迫使丹麥退出戰爭。
接著,1700年11月,查理十二世率領瑞典軍隊,以少勝多,戰勝彼得一世率領的俄軍,取得納爾瓦戰役勝利。
隨後,瑞典軍隊向南進軍。1702至1706年期間,瑞典戰勝奧古斯特二世統治的薩克森、波蘭和立陶宛。
1707年,查理十二世率領瑞典軍隊向東入侵俄國;1709年,彼得一世率領俄軍取得波爾塔瓦戰役勝利,瑞典軍隊幾乎被全殲,新反瑞典同盟開始建立。
查理十二世帶著殘兵敗將逃到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俄軍於1711年追進土耳其後被奧斯曼帝國軍隊圍困,所幸乞和成功。
從1713年起,新反瑞典同盟不斷擴大,瑞典被孤立、單獨和整個歐洲北部作戰。1718年11月,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陣亡。隨後,各國紛紛單獨和瑞典簽署合約。
1721年9月10日,歷時21年6個月19天,大北方戰爭結束。
俄國從此稱霸波羅的海,成為東歐最強大的國家。瑞典從此衰退,不再是大國。
17世紀末,沙皇彼得一世兩次南征亞速,未能取得黑海出海口,遂把目標再次移向北方,於1699年同丹麥國王腓特烈四世和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簽約,建立反對瑞典的北方同盟。當時,北方同盟各國共有8.5萬人的軍隊,其中俄國4萬、波蘭薩克森2.5萬、丹麥2萬,除丹麥外,俄國和波蘭薩克森都沒有海軍;而瑞典海軍較強,有42艘戰列艦,陸軍近15萬人,在歐洲首屈一指。隨著雙方矛盾的不斷激化,1700年2月,薩克森軍隊包圍瑞典控制的裡加,至此北方戰爭爆發。
北方戰爭是以俄、瑞兩國為主角,歐洲各國進行的一場混戰,由於瑞典國王查理十二(1697~1718年在位)和俄國沙皇彼得大帝(1682~1727年在位)這兩個善長軍事的強國之君導演了這次大戰,方使此次戰爭有聲有色,在近代軍事史上佔有顯赫地位。俄國在北方戰爭中取得勝利,圓滿地結束了它為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而進行的長期鬥爭,終於有了自由出入波羅的海的出海口,這是彼得戰略的一大勝利。從此波羅的海和東北歐的霸權讓位給了俄國。
這次戰爭中,俄國以建立正規陸、海軍為主進行的軍事改革,對奪取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被得一世把俄國的對外擴張政策從地域性蠶食體制轉變到世界性侵略體制,實現了沙皇俄國1個半世紀的夢想,為進一步西進和南下造成了有利形勢。從此,俄國走上了爭奪世界霸權的道路,對世界的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