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國對東歐的影響,內憂外患是其最大的問題
拜占庭自稱為「羅馬人」(Romaio),而貴族們在談論其譜系時往往追溯到與君士坦丁皇帝一同來到君土坦丁堡的祖先。然而到公元1000年左右,拜占庭與古典時代的地中海沿岸出現了深刻的差異。在羅馬統治下,地中海沿岸形成了體化的政治和經濟單元,而貿易和文化交流把這一地區所有的土地和人民聯繫在一 起,然而在公元後的第二個千年,一個以伊斯蘭教為信仰的富有活力的社會控制了地中海南部和東部,而在地中海的北部,拜占庭與西歐各國正展開爭奪。陷入穆斯林國家和西歐社會的包圍之中,並且承受著來自各方壓力的拜占庭,從11世紀末開始進入了一個衰落期。
然而,隨著它在地中海地區影響勢微,拜占庭將其注意力轉向東歐和俄羅斯。通過政治、商業和文化的關係,拜占庭決定性地影響了斯拉夫人的歷史。拜占庭作為國家於公元15世紀末壽終正寢了,但是因為拜占庭共同體——指在後古典時代,在拜占庭政治、經濟和文化影響下,於東歐和地中海東岸發展起來的更大的社會存在,拜占庭的遺產倖存下來並持續影響著俄羅斯和東歐數百萬人民的生活。
公元1025年,「保加利亞的居夫」 瓦西裡二世駕崩,此時,拜占庭帝國還是個政治、軍事和經濟的強國。然而僅五十年的時間,這個帝國內部就嚴重慮弱,軍事上連連受挫。事實上,它已經進入了長期的緩慢且持續的衰退時期,再也沒有完全振作起來。內憂外患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國內問題竟是由軍區制的成功而帶來的。負責治理各軍區的將軍是當地擁有大片土地的貴族的天然盟友。將軍們及其子孫與當地貴族互通婚姻,由此形成了擁有強大軍事、政治和經濟權力的精英階層。其中一些有權勢的家族抗拒帝國政府的政策甚至發動叛亂來對抗中央權威。這些造反者雖然從來沒有挫敗過帝國軍隊,但是他們的反叛嚴重地打斷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而且,貴族階層聚攬了大量地產,使自由農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曾經是拜占庭軍事力量和農業經濟的支柱的自由農,到11世紀中葉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財富上都大大銳減。結果,拜占庭的兵源日益枯竭,自由農稅收的減少引起了帝國政府的財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