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的繪畫方法有哪些?達芬奇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達芬奇的繪畫方法有哪些?達芬奇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世界歷史雜談

達芬奇的繪畫方法有哪些?達芬奇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達芬奇創造的繪畫方法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列奧納多屬於人類。他敏銳的觀察力並非一種超能力。相反,這是他刻意練習的結果。這一點很重要,它意味著如果我們想擁有這樣的能力,也可以努力帶著好奇和專注去觀察事物,向列奧納多學習,而不只是望洋興歎。」

1.技法

1)明暗法(Chiaroscuro):一詞來自意大利文,原意是「明暗」,這裡指用光線和陰影的對比在畫面中塑造立體感的方法。列奧納多的明暗技法中還包括在顏料中加入黑色,產生不同的明暗度,而不是調整飽和度或色調。比如,在他的《伯努瓦的聖母》中,聖母馬利亞裙子的藍色是從接近白色過渡到近乎黑色。

2)暈染法(Sfumato):列奧納多在韋羅基奧的作坊中學習衣褶畫法的時候,還探索了暈塗法。這是一種模糊物體輪廓和邊界的技法,它讓藝術家可以將物體渲染得就如同我們用肉眼直接觀察一樣,不會有生硬的輪廓。

這一進步讓列奧納多被瓦薩裡稱讚為「現代風格」繪畫的發明者,而藝術史學家恩斯特·岡布裡奇則稱暈塗法是「列奧納多的著名發明,模糊的輪廓和柔和的色彩讓不同形體相互融合,給我們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暈染法(Sfumato)源於意大利文「煙霧」,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指煙霧瀰漫消散在空氣中。「你所畫的陰影和光線應該像消散在空氣中的煙一樣沒有輪廓和界限。」這是列奧納多寫給年輕畫家的準則。

從《基督受洗》中天使的眼睛到《蒙娜麗莎》的笑容,如煙籠罩的柔和輪廓也讓我們的想像力不再受限。因為沒有銳利生硬的線條,神秘的眼神和笑容才那麼讓人難以捉摸。

通過暈塗法模糊輪廓已經成了列奧納多作品的標誌之一。阿爾貝蒂在他的《論繪畫》中建議用線條來勾畫輪廓,韋羅基奧遵從了這一點。

列奧納多仔細觀察了真實的世界,他發現情況正好相反:當我們觀察三維物體的時候,看不到銳利的邊緣。「不要讓輪廓和形象突兀生硬,而要畫出煙霧迷濛的效果。」他寫道,「畫陰影及其輪廓時,應該讓它們隱約可見,不要過於銳利或清晰可辨,否則你的作品就會顯得呆板。」韋羅基奧的天使就顯得呆板,列奧納多的則不然。

2.把一個瞬間變成了一個故事

在埃爾米塔日博物館的《拿著花的聖母子》中,列奧納多同樣捕捉到了生動的人物表情和動作反應,從而把一個瞬間變成了一個故事。在這個場景中,嬰兒耶穌被馬利亞遞給他的十字架形的花朵深深吸引,就像布朗說的那樣,他就像「處在萌芽期的植物學家」。

列奧納多一直在研究光學,他筆下的耶穌聚精會神地盯著花朵,就好像剛學會從背景中分辨出物體的形狀。他輕輕地將母親的手引到自己的關注點。耶穌專注於母親遞來的花朵,馬利亞因兒子的好奇感到歡喜,母子間的互動就像在講一個故事,這也讓他們融為一體。這兩幅作品的衝擊力來自母子兩人似乎都已經預知未來的受難。

通過漣漪般擴散的動作和情緒,列奧納多不僅捕捉到了一個瞬間,還像編排戲劇表演一樣,呈現了一齣戲劇。他曾擔任宮廷演出的表演者和製作者,在《最後的晚餐》中處處體現出這些工作的影響,從刻意的編排、誇張的動作、戲法般的透視到戲劇化的手勢。

3.光澤和手指塗抹的薄薄的顏料

與15世紀70年代他在韋羅基奧作坊裡的其他作品一樣,列奧納多小心地將稀薄的油彩一層層塗抹在畫面上,有時他還直接用手指,由此製造出煙霧般的影調,避免了生硬的輪廓或突兀的變化。到華盛頓的國家美術館參觀這幅畫時,只要站得足夠近,你就可以看到吉內薇拉下巴右邊有列奧納多的指紋,在這個位置上,吉內薇拉的卷髮融入了背景中的杜松,而樹上剛好伸出一根尖尖的小樹枝。另一個指紋在她的右肩後面。

肖像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吉內薇拉的眼睛。雖然刻意的造型讓眼瞼顯得立體,但是同時也讓人感覺沉重,結果她看上去更加憂鬱了。她的目光恍惚且冷漠,好像她看穿了我們,卻什麼也沒看見。她的右眼似乎在向遠處張望。一開始看上去,她的目光散漫低垂,偏向她的左側。

但是你單獨盯著每一隻眼睛的時間越久,就越覺得它們也在盯著你。當你盯著她的眼睛時,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那就是列奧納多用油彩表現出來的液態光澤。每個瞳孔的右側都有一個小光斑,是陽光從左前方照過來產生的閃光。吉內薇拉的頭髮上也有類似的閃光。這種完美的光澤——光線照射到光滑明亮的平面產生的白色閃光——是列奧納多的另一個標誌性技巧。

他在佛羅倫薩時,已經開始從主要依賴蛋彩顏料慢慢轉向油彩,那時油畫在荷蘭已經很普遍,後來在米蘭時,他對油彩的應用日臻完美。通過精心地塗上一層層極薄的半透明顏料,他創造出了細膩的明暗對比與柔和的輪廓,這也體現出了他的明暗法和暈塗法的特點。

他筆下的發光效果也源於此,光線穿過一層層的油彩,又從底漆中反射回來,感覺它們就像從人物或者物體上發出來的一樣。為了體現畫面明亮區與陰影部分的對比,在列奧納多之前的大部分藝術家會在顏色裡加入更多白色。

但是,列奧納多知道光線不僅讓顏色更明亮,還能讓它們顯現出更真實、更豐富的色調。看一看天使的紅斗篷、聖母的藍色長袍,還有金色衣褶上被陽光照亮的部分,這些地方不僅色彩飽和度高,色調也更細膩、更豐富。在為繪畫專著寫的筆記中,列奧納多解釋道,「因為光照能顯現出顏色的質感,所以光線越充足的地方,就越能看清顏色的真實質感」。

4.描繪心理,從而凸顯人物

《吉內薇拉·德·本奇》在畫她的過程中,列奧納多也在創作一幅心理肖像,他用畫筆捕捉隱秘的情感。這將成為他最重要的藝術創新之一。從這幅畫開始,列奧納多將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並在三十年後的《蒙娜麗莎》中達到巔峰,那將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心理肖像。

吉內薇拉右嘴角的一絲淺笑將被昇華為迄今為止最令人難忘的笑容。那來自遠方、似與吉內薇拉靈魂連通的河水,將在《蒙娜麗莎》中成為地球與人類力量聯繫的終極譬喻。《吉內薇拉·德·本奇》不是《蒙娜麗莎》,甚至都談不上接近。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它們出自同一人之手。

從《吉內薇拉·德·本奇》開始,女性不再被畫成死板的模特,而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思考最適合人物情感的身體語言和呈現角度

他畫的吉內薇拉至少在意大利繪畫中是一種創新——他採用了四分之三側面像,而不是標準側面像,這讓觀看者可以直視她的雙眼,就像列奧納多所說的那樣,「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頭部與身體的扭轉方向不同,這種對立平衡的形式是列奧納多作品的鮮明特徵之一,《巖間聖母》中的天使就是如此。銀鼠在扭動的同時又泰然自若,似乎在模仿塞西莉亞的動作,連扭轉的方式都與她步調一致。塞西莉亞的手腕和銀鼠的爪子都微微抬起,似乎是為了彼此保護。他們如此鮮活,簡直呼之欲出,在這個讓人身臨其境的場景中,似乎還有第三個參與者,那就是雖未入畫,卻吸引著他們目光的盧多維科。

6.透視

與通常的情況相比,列奧納多加快了牆和天花板向滅點後退的速度,他從那些自己參與製作的舞台演出中學會了這個技巧。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舞台演出中,為了給觀眾造成更大景深的假象,舞台並不是矩形的,而是向後收縮的。它向下傾斜至觀眾,通過裝飾過的簷口來掩蓋佈景的人為痕跡,就像列奧納多在《最後的晚餐》頂部所畫的一樣。使用這種障眼法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他花在演出慶典上的時間沒有白費。

在《最後的晚餐》中,畫裡的房間收縮得太快了,以至於後牆上只容得下三扇能看到外面風景的窗戶。掛毯不是按比例繪製的。桌子對一頓舒適的晚餐來說也過於侷促,門徒們都站在桌子的一邊,那裡沒有足夠的空間供他們落座。地板像舞台一樣向前傾斜,而且桌子也向我們微傾。這些人物都站在最前排,就像一齣戲劇那樣,連他們的手勢都很戲劇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