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到底是如何來的?為何愛迪生被斥責為“盜版商”?
1877年,發明家愛迪生首次演示了一種裝置,總共八秒鐘的「瑪麗有只小羊羔」的歌聲成為世界錄音史上的第一聲。「會說話的機器」成為了19世紀最讓人振奮的三大發明之一。第二年開幕的巴黎世界博覽會立即把留聲機作為時新品展出,連當時的美國總統海斯都情不自禁地在留聲機旁轉了兩個多小時。
不過初期,愛迪生的錄音機推廣並不理想。他原本是想把這種圓筒式錄音機作為聽寫機來推廣,結果這個計劃遭到了所有靠記錄老闆講話吃飯的秘書們的一致反對,不幸夭折了。但錄音機卻在音樂市場找到了用武之地,人們只要買一個錄音圓筒,就可以從家裡的錄音機上欣賞到各類音樂,這種發明改進了欣賞音樂的方式,一時間極受追捧。
然而也有人對此不感冒,著名作曲家約翰‧菲利普‧蘇薩就是其中一位。他的《星條旗永不落》《華盛頓郵報》等曲目始終是許多軍樂隊的必備節目,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管樂隊頻繁上演著。他也因此得到了「進行曲之王」的稱號。
大名鼎鼎的人總是個性十足,軍人出身的蘇薩最討厭的就是錄音,尤其是不允許別人錄製他的音樂。他曾放出話來,就算是托馬斯‧愛迪生帶著他的新發明留聲機來找他也沒用。
可愛迪生還真就來了。
一次閱兵式上,蘇薩指揮著國家軍樂隊正在激情演奏,觀眾席上的愛迪生偷偷地用自己的新發明錄下了軍樂隊這原汁原味的演奏,繼而又發行了該曲的唱片。此時的唱片已成了20世紀初期錄音音樂的主要載體,正式步入了尋常百姓家中。
但這一偷錄已屬典型的盜版行為,需負法律責任。當得知自己的音樂被偷錄時,蘇薩很生氣,很直白地指出:「當你靠我的東西賺了錢時,我也想要分一杯羹。」而愛迪生一方則認為自己並沒有剝奪作曲者之前已經得到的任何東西,反而刺激了樂曲的銷量,擴大了作曲家的知名度,所以並不應該把發行唱片所得的利益再跟蘇薩分享。
因為當時唱片行業剛剛起步,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可以參照,雙方各執一詞,也都有各自的道理。一番爭端訴至國會,國會作出了對雙方都有利的裁定,這場爭端終於得以平息。1909年,美國國會對著作權法提出修正案,確保了作者可以從作品的機械性複製中得到報酬。具體到唱片業,只要唱片公司向作者或著作權人支付了費用,他們就可以發行唱片。同時,這項法律也賦予了唱片行業一定的權利,公眾則受惠於更低廉的唱片價格、更優良的品質和更多樣的選擇。通過主張音樂家的權利和鼓勵在一定意義上「盜版」他們的作品,音樂家、唱片生產商和公眾都成了受益者。
雙方皆大歡喜。蘇薩所領導的國家軍樂團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樂隊,軍樂和軍樂隊從此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他的樂隊此後曾四次在歐洲巡演,並在全世界巡迴演出中達到了事業的巔峰。1973年,蘇薩入選美國偉人名人堂。音樂得到了進一步的平民化,世界進入了唱片時代,被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的愛迪生也因為自己的發明而賺得盆滿缽滿。
有時,所謂的「犯錯」也是種進步,愛迪生的「盜版」反而推動了法律的完善和新的利益模式的產生。山重水復、柳暗花明之間,新的行業興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