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流域時期的阿卡德王國有多厲害?

兩河流域時期的阿卡德王國有多厲害?

世界歷史雜談

兩河流域時期的阿卡德王國有多厲害?

阿卡德城位於巴比倫尼亞的北邊,正當兩河最接近處,是小亞、敘利亞、阿美尼亞到波斯灣和伊朗高原通向地中海東岸的商道交叉點。大約在公元前三千年代初,塞姆族的遊牧部落遷到巴比倫尼亞北部地區,稱為阿卡德人。到了公元前三千年中期,阿卡德人逐漸形成了一些奴隸制的城市國家,如阿卡德和埃什努那等。其中以阿卡德城邦為最強大,據說阿卡德的恩西薩爾貢一世(公元前2371—2316年)於公元前2369年,完成了阿卡德地區的統一事業,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阿卡德王國,薩爾貢一世成了該國的國王。

他統一了阿卡德地區之後,薩爾貢一世接著進軍蘇美爾。蘇美爾50個城邦結成聯軍進行抵抗,但失敗了。薩爾貢一世佔領了全部蘇美爾地區和亞述地區,完成了兩河流域的統一,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國家,自稱為「天下四方之王」。兩河流域的統一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在經濟方面,農業上要求擴大興修水利灌溉工程;交通上要求河道暢通,統一管理,合理使用;貿易上要求剷除眾多的關卡,以及銳制、貨幣和度量衡上的統一;商業上要求各地區之間進行物資交流。在政治方面,奴隸主貴族要求聯合起來,加強王權,增強武裝,加強奴隸主階級的專政。

薩爾貢一世的統治長達數十年,在內政和外交方面都採取一系列的措施:

(一)建立常備軍(5400人),作為對內鎮壓奴隸、貧民起義,對外進行侵略戰爭的工具。

(二)修河渠、開運河,擴大水利灌溉網。

(三)統一度量衡,擴大南北物資的交流。

(四)設置新官吏,加強官僚機構。

(五)發動對外戰爭,北征亞述,東南平依藍,西入小亞、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滅亡了埃勃拉。到了納拉姆辛(公元前2290-2254年)統治時期,繼續對外用兵,疆土北達亞美尼亞和庫爾德斯坦山脈,東至扎格羅斯山,西抵敘利亞、阿拉伯和馬干國(可能是指埃及),自號為「神聖的納拉姆辛」、「阿卡德強大的神」。

在阿卡德王國時期,土地出賣的現象已普遍性,土地的兼併日益激烈。農民因兵役、租賦、勞役沉重而失地,或淪為債務奴隸,階級矛盾不斷激化。加上阿卡德王國的橫徵暴斂,奴隸和被壓迫者不斷起來反抗,從而削弱了阿卡德王國的力量。大約在公元前2191年,扎羅斯山而來的庫提人,侵入兩河流域,終於滅亡了阿卡德國家。

烏爾第三王朝

庫提人的統治到一個多世紀,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在烏魯克王烏圖赫伽爾的領導下,掀起了反庫提人的鬥爭,約在公元前2150年,趕走了庫提人,恢復了阿卡德蘇美爾的獨立。稍後烏爾城邦崛起,取代了烏魯克的地位,重新統一了南美索不達米亞,版圖西至敘利亞,北達亞述城,西北抵小亞、東南連依藍。史稱「烏爾第三朝」(公元前2113-2006年),為西亞大國。

烏爾第三王朝時期,兩河流域進入青銅時代,社會經濟有較大的發展,留存至今的經濟表報就可見當時的情景。這時期出現了帶播種器的犁,挽犁用牛,及水利灌溉網的興修,高地揚水器的使用,都是農業的成就。商業繁榮,手工業作坊中擁有成百個奴隸生產的規模。 烏爾第三王朝的經濟特徵是大面積的奴隸制經擠。用以作牧場、葡萄園、椰棗園和農田的王室土地佔了全國土地3/5以上。王室經濟中也使用古魯什,農忙時還僱傭雇工,雇工每日僅得約比奴隸和古魯什多一、二倍的口糧。

私有經濟亦有較大的發展,一般牧人、手工匠、商人、士兵和小祭司、神廟的樂師都佔有奴隸,奴隸人數佔全國人口的1/2——1/3。烏爾第三王朝還訂立了今日我們所知的世界第一部成文法《烏爾納姆法典》,以鞏固奴隸主階級的利益。這個奴隸制的王國因矛盾重重,國力日衰,終於在公元前2024年被依藍人和阿摩利人夾擊而滅亡。烏爾第三王朝滅亡,巴比倫尼亞又處於分裂的狀態。

烏爾第三王朝時,王權加強表現在:(1)恩西不世襲 (除尼普爾城有父子二人世襲外);(2)恩西只是地方官吏,(3)恩西可調任可免職;(4)恩西也要繳納貢賦;(5)恩西從神廟獲得俸祿;(6)恩西有司法裁判權。

烏爾第三王朝的覆滅,蘇美爾人從此一蹶不振,在歷史上已接近了尾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