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的兩大源頭是什麼?在文學史上被稱為什麼傳統?
西方文學的兩大源頭:古希臘—羅馬文學與希伯來—基督教文學,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西方文學的兩大源頭指的是「古希臘—羅馬文學」和「希伯來—基督教文學」,一般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兩希」傳統。
一、「古希臘—羅馬文學」:世俗人本意識
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開端與核心組成部分,是重理性、重現實,是一種入世、關注現實社會世俗生活的文學。
二、「希伯來—基督教文學」:宗教人本意識
希伯來文明系指統治西方精神世界千年之久的基督教文明。重感情、重精神,是一種出世的、注重信仰與來世幸福的的文學。
二希文學對西方的影響,不僅是文學母題、神話系統、成語故事、史詩敘述、戲劇模式等等的開創,更是人文精神、政治體制、宗教觀念等等文化基因的初始。
西方文學的六大思潮
西方文學的六大思潮為:人文主義文學思潮、新古典主義文學思潮、啟蒙主義文學思潮、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現代主義文學思潮。接下來我為您介紹這六大文學思潮。
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文學思潮
所謂人文主義,從原意講,是從拉丁文「Humanus」深化而來的,又譯成「人道主義」。
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起源於14世紀意大利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人文主義的思想核心是「人乃萬物之本」,主張以人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
人文主義者重視人的價值,提倡個性與人權,主張個性自由,反對天主教的神權;主張享樂主義,反對禁慾主義;提倡科學和文化,反對迷信。
二、18世紀新古典主義文學思潮
古典主義是17世紀歐洲的主要文學思潮。它形成和繁榮於法國,隨後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古典主義文學思潮是新興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在政治上妥協的產物。
17世紀新古典主義是獨立的文學思潮,它對現代性作出了審美反應,形成了自覺的文學主張和鮮明的文學風格。
新古典主義不是對現代性的直接的反應,因為17世紀還沒有直接實現現代性的條件,它面臨的歷史任務是建立現代民族國家,而現代民族國家是現代性的政治載體。
三、法國大革命前後的啟蒙主義文學思潮
啟蒙運動實質上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前新興資產階級向封建階級奪權之前的一次輿論大準備。
啟蒙知識分子順應歷史要求,提出了「啟蒙主義」理論:用自由、平等、博愛、天賦人權來反對封建專制和特權。
用無神論、自然神論或唯物論來反對宗教迷信。啟蒙理論實質上是奪權理論。它為資產階級政權的確立和資產階級文學的產生開闢了道路。
四、19世紀初的浪漫主義文學思潮
1798年法國資產階級推翻了封建專制政權,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這個偉大的歷史事件震撼了整個世界,在歐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
於是,表現理想、推崇英雄、充滿激情的浪漫主義文學也就必然地成為這個時代的文學主流。
五、19世紀和20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思潮
現實主義以人道主義為武器、以寫實為手段來揭露資本主義帶來的社會災難和人性的墮落,從而成為繼浪漫主義之後又一次對現代性的批判。
現實主義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企圖以人道主義治療社會疾病。現實主義以實證精神描寫社會現實,主張文學的客觀性。
現實主義具有平民精神,關注底層民眾,注重文學的政治、道德性和社會效果。現實主義在文學風格上注重真實感,追求描寫的精確細緻,人物性格的生動具體。
六、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思潮思潮
現代主義是現代性走向成熟時代的文學思潮,是對現代性的徹底抗議、對理性的全面反叛。
20世紀以來,資本主義發展到成熟階段,現代性的黑暗面突出顯現,社會生活已經全面異化。啟蒙以來建立的理性神話破產,非理性思潮蔓延。
文學也開始全面反叛現代性和理性,抗議人的異化。存在主義哲學成為現代主義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