撣族是緬甸境內的泰民族,而撣族一日三餐都喜歡吃什麼?

撣族是緬甸境內的泰民族,而撣族一日三餐都喜歡吃什麼?

緬甸歷史故事

撣族是緬甸境內的泰民族,而撣族一日三餐都喜歡吃什麼?

撣族(Shan),一般指分佈在緬甸聯邦共和國境內的泰民族。緬甸官方將分佈在撣邦高原的泰民族命名為「撣(Shan)」。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分佈在撣邦高原邊緣和其它地區的泰民族命名為「昆(Khun)」、「允(Yun)」、「罕底(Khanti)」、「小撣(Shan Gale)」、「大撣(Shan Gyi)」、「毛撣(Maw shan)」、「泰蘭(Tai Lem)」、「泰隆(Tai Lon)」、「泰那(Tai Lay)」等不同族稱。

實際上,緬甸各地的泰民族並不承認緬甸官方的民族劃分,對外均統一自稱「泰(Tai)」,普通緬族人稱其為「撣(Shan)」。

撣族(Shan)與泰國的泰族(Thai)、柬埔寨的泰族(Tai)、越南的泰族(Tai)、老撾的佬族(Lao)、中國的傣族(Dai)、印度的阿薩姆族(Assam),屬分佈在不同國家不同叫法的同一個民族,都是泰民族的一部分。

撣族源於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曾多次在雲貴高原建立政權,後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擠壓,逐步向中南半島及南亞次大陸遷徙,分佈在泰國、老撾、緬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國等多個國家,總人口約6800萬左右。

緬甸境內的撣族主要分佈撣邦、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德林達依省等河流沿岸及平原地區,總人口約850萬左右(實際可能超過這個數字)。

至少在3000年以前,撣族先民已經在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形成一些部落小國,其中以「猛掌」(「猛」意為「地方、國家」,「掌」意為「像」,「猛掌」即「像之地」或「像之國」,「猛掌」包括瀾滄江沿岸的保山盆地、永平杉陽盆地、雲龍漕澗盆地)勢力最大。漢朝史學家司馬遷在其《史記》中將「猛掌」記為「乘象國」。

全球有撣族人口約6800萬,主要分佈在中國西南部、印度東北部、越南西北部、柬埔寨西北部、緬甸中北部、老撾、泰國等地區。緬甸境內有撣族人口約850萬,占緬甸總人口的14.1%左右,主要分佈在撣邦、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以及仰光等大城市。

撣族一日三餐都喜歡吃糯米,有不吃隔夜米的習慣。菜餚以酸、辣、澀為主,品種較少,喜歡吃雞、魚、豬肉、魚蝦醬、豆豉、醃菜等。芭蕉飯和竹筒飯是撣族名吃。特別是竹筒飯,色香味俱全。

竹筒飯的製作十分簡單。做飯時先將一節竹筒洗淨,開口。在竹筒內放上糯米、香茅草、豬肉、鹽和水,再在開口處塞上草,外面用泥封上口。之後便可以放到火堆旁燒烤了。烤至竹筒外壁炸裂時即可將竹筒內的飯取出食用。

撣族吃飯時習慣於用手抓食。飯後不像緬族那樣喜歡喝涼水,而好喝清茶。他們喝茶時喜歡在茶中放少許鹽,認為只有這樣才夠味。撣族風味的零食品種不多,較為有名的是「闊伯」紅糯米糕。這種糕點是由熟糯米與炒芝麻搗碎後做成的。撣族也有吸煙、吃檳榔的習俗。

緬甸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