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需要攙扶,它是一個流程,是由一個動作、一份情感積累起來。從小開始,嬰孩的歡笑與哭泣,牽動著你的愛與哀。他的心情感受,每每使你無法自拔地思前想後,縱使細微的變化,你也不想錯漏,免得親子連心不能成全。
孩子的幸福與否,不是用你提供物質的多少來衡量,而是以你給予他多少適時的教育來塑造的。
「非典」期間,學校教育的角色變得更為重要,「社會責任」這個名詞,其力度比以往大了好幾倍。孩子的英文聽寫裡,也會考查「quarantine」(隔離)。「隔離」這個詞本義是讓人疏遠,可是,在這個時候「隔離」卻讓人們的關係與「距離」拉近了。我想讓孩子懂得「隔離」的現實意義也是「社會責任」 教育的一部分吧。我也注意到一些不妥的做法:父母擔心孩子被病毒感染,以身作則用鑰匙按電梯按鈕,或乾站著等其他乘客按動關門鈕,孩子看在眼裡,有樣學樣,學校的「社會責任」課程裡似乎沒有這一課,正確與錯誤的標準是什麼?孩子就模糊了,家長是有責任的。一個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其跳動的小生命是如何偉大,相同的,父母對孩子的引導與教育,也是另一種偉大的愛。
我家10歲的孩子,有時表現出來的童稚,比實際年齡更「幼稚」,更多時候,他要求我們靜靜做聆聽者,聽他滔滔不絕地說著一些不著邊際的話,這也是對我們的一種訓練與磨煉。聽他說完,滿足了,你的神經也會鬆弛許多。作為聆聽者,給予孩子適時與適當的關注、尊重,比你跟他反唇相譏來得更為明智。
你留給孩子財富,有一天他可能家財耗盡;你給他完滿的教育與人格的塑造,即使他長大後並不富裕,生命的財富卻是豐盈的。●必須
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