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注意到,在談到非典型肺炎的預防措施時,不少專家提醒:要用流動水和香皂洗手。洗手真的這麼重要嗎?洗手又有哪些學問呢?為了使人們瞭解掌握洗手的方法和知識,避免因洗手不當而影響健康,筆者採訪了全國著名傳染病專家、解放軍302醫院專家組組長陳菊梅教授。她說,洗手看似簡單,殊不知其中的學問大著呢!
什麼時候洗手
遇到以下10種情況,需要洗手:飯前飯後;便前便後;吃藥之前;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後;做完掃除工作之後;接觸錢幣之後;接觸別人之後;在室外玩耍沾染了髒東西之後;戶外運動、作業、購物之後;抱孩子之前。若是接觸過傳染物品的,更要經過消毒並反覆洗手。
洗手常見的誤區
一是不願洗手。有些人總覺得自己身體棒,抵抗力強,滿足於「眼不見為淨」,沒有養成洗手的良好習慣。
二是簡單擦手。由於不具備洗手條件,如沒有水,只好以擦代洗。吃東西前,或用手絹、手紙,或用衣襟、袖口隨便擦拭一下就吃。
三是用盆水洗手。洗手時盆裡的水已弄髒了,用髒水洗手,手仍然是髒的,達不到洗手的目的。甚至還有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的情況。
四是不用肥皂洗手。有的人雖然是打開了水龍頭,用流動水洗手,但不用肥皂或洗滌液,手依然洗不乾淨。
五是只洗一遍手。
為什麼要洗手
陳教授說,人們常常講「病從口入」。實際上,在「病從口入」的過程中,兩隻手發揮著無法替代的拿取接送等作用。不論是潔淨的手拿取被污染的食品,還是被污染的手拿取潔淨的食品,病菌都是經過手接送進口中,也可以說是「病經手入」。
一般說來,人的一隻手上大約附著40多萬個細菌,如果手洗不乾淨,後果不堪設想。生活中,有些人手一閒下來,就摳鼻子、揉眼睛,此時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損,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虛而入。
怎樣洗手
大多數人每次洗手時間不足8秒。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是很難有效清除手上細菌的。那麼,怎樣洗手才能讓雙手較長時間保持清潔呢?陳教授特別提醒人們: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打開水龍頭後,用流動的水沖洗手部,應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濕。打上肥皂或洗滌液,均勻塗抹,搓出沫兒,讓手掌、手背、手指、指縫等都沾滿,然後反覆搓揉雙手及腕部。整個搓揉時間不應少於30秒,最後再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乾淨,直至手上不再有肥皂沫兒為止。一般情況下,應照此辦法重複兩到三遍,以保證去除全部髒東西。觸摸過傳染物品的手,洗時更要嚴格消毒,至少應照此辦法搓沖五至六遍。
洗手不能忽視三個環節一是要注意清除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縫、指關節等部位,務必將其中的污垢去除。
二是要注意徹底清洗戴戒指的部位,因為手上戴了戒指,會使局部形成一個藏污納垢的「特區」,稍不注意就會使細菌「漏網」。
三是注意隨時清洗水龍頭。因為洗手前開水龍頭時,髒手實際上已經污染了水龍頭。水龍頭開關處也要先用肥皂洗,再用水沖乾淨。如果用的是「腳踏式」或「感應式」開關,則省事多了。
手洗淨後,一定要用乾淨的個人專用毛巾、手絹或一次性消毒紙巾擦乾雙手,並勤換毛巾。如果用髒手巾或髒手絹,甚至用衣襟擦手,就會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洗手間置有自動干手器,洗淨後及時把濕手烘乾,當然更好。如果上述條件都不具備,讓濕手自動晾乾,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解放軍302醫院 申金倉 黃顯斌
(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