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型食物中毒的治療和預防
細菌性食物中毒系指由於進食被細菌或其細菌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玻其中前者亦稱感染性食物中毒,病原體有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嗜鹽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後者則稱毒素性食物中毒,由進食含有葡萄球菌、產氣莢膜桿菌及肉毒桿菌等細菌毒素的食物所致。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徵為:
1在集體用膳單位常呈爆發起病,發病者與食入同一污染食物有明顯關係;
2潛伏期短,突然發病,臨床表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肉毒中毒則以眼饑咽肌癱瘓為主;
3病程較短,多數在2~3日內自愈;
4多發生於夏秋季;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分為胃腸型食物中毒和神經型食物中毒。
胃腸型食物中毒[治療](一)暴發流行時的處理應做好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將患者進行分類,輕者在原單位集中治療,重症患者送往醫院或衛生隊治療,即時收集資料,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細菌學的檢驗工作,以明確病因。
(二)對症治療臥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宜清淡,多飲鹽糖水。吐瀉腹痛劇者暫禁食,給復方顛茄片口服或注射654-2,腹部放熱水袋。及時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血壓下降者予升壓藥。高熱者用物理降溫或退藥熱藥。變形桿菌食物中毒過敏型。以抗組織胺藥物治療為主,如苯海拉明等,必要時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精神緊張不安時應給鎮靜劑。
(三)抗菌治療通常毋須應用抗菌藥物,可以經對症療法治癒。症狀較重考慮為感染性食物中毒或侵襲性腹瀉者,應及時選用抗菌藥物,如丙氟哌酸、夫喃唑酮、氯黴素、土黴素、慶大黴素等,葡萄球菌的食物中毒可用苯唑青黴素等治療。但抗菌藥物不能縮短排菌期。
[預防]做好飲食衛生監督,對炊事人員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衛生宣傳教育,認真貫徹《食品衛生法》,應特別加強節日會餐的飲食衛生監督。
(一)禁止食用病死禽畜。因傷致死,經檢驗肉質良好者,食用時應注意;棄去內臟,徹底洗淨,肉塊要小,煮熟、煮透;刀板用後洗淨消毒。已變質的肉堅決不食。肉類、乳類在食用前應注意冷藏(6℃以下)。
(二)肉要煮透,接觸熟食的一切用口要事先流水洗淨,切生魚生肉的刀板要經清洗消毒才能切熟食。蒸煮螃蟹要在沸水中充分煮透。吃剩的螃蟹存放超過6h者應再煮一次才能吃。醉、醃蟹不能殺菌,最好不吃;必要時加醋拌浸,可以殺菌。
(三)生魚生肉和疏菜應分開存放。剩餘飯、菜、粥等要攤開存放通風清涼處所,以防變餿,下餐食前須徹底加熱。
(四)售賣食品時,切實做到貨款分開,以免食物污染。
(五)飯菜按就餐人數做好計劃,現做現吃,避免剩飯剩菜。
(六)消滅蒼蠅、鼠類、蟑螂和蚊類,不在食堂附近飼養家畜家禽。
(七)沙門氏菌、葡萄球菌感染者及帶菌者,應暫時調離飲食工作單位,並予適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