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上海《咬文嚼字》編輯部,21日公佈了2011年中國出現頻率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十大常犯語文差錯。這十大語文差錯分別是:
一
社會影響最大的語文差錯是:“捍”誤為“撼”。2011年5月,故宮送給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錦旗上,把“捍祖國強盛”錯寫成“撼祖國強盛”(見圖),輿論嘩然。語文專家指出,“捍”是保衛、防禦的意思;“撼”是動、搖動的意思。雖然讀音相同,但兩個字並不通用。故宮“撼”事,令人遺憾。
二
最容易混淆的繁體字是:復/複。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復”一詞頻繁現諸媒體報章。電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誤寫為“光複”。其實,“復”表示還原、恢復;而“複”的本義是“有裡子的衣服”,引申指重複。
三
出現在媒體上的重大知識差錯是:2011年也是建黨九十週年,但一些媒體把中國共產黨黨徽上的鐮刀與錘頭,誤說成“鐮刀與斧頭”。《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鐮刀代表農民階級,錘頭代表工人階級。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是共產黨依靠的兩大基本階級。錘頭和鐮刀交叉的圖案,代表工農聯盟。
四
災害事故報道中經常混淆的詞語是:洩露/洩漏。日本地震引發核洩漏危機,但媒體在報道這一事件時經常將“洩漏”錯寫成“洩露”。語文專家指出,“洩露”的對象一般是機密信息。而“洩漏”則使用較廣,凡是液體、氣體等的漏出,應當使用“洩漏”。五
最容易誤用的稱謂是:村長。媒體在報道當下農村新聞時,經常把“村主任”誤稱為“村長”。相聲小品中也常說“別把村長不當幹部”。這是語言運用中的滯後現象。
根據我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三至七人組成。其主要領導稱“村民委員會主任”,簡稱“村主任”。
六
工程建設中常見的詞語錯誤是:“合龍”誤為“合攏”。2011年7月,杭州錢江三橋發生部分坍塌事故,不少媒體將事故原因歸結為大橋在施工中“過分強行合攏”。事實上,“合攏”應作“合龍”。傳說天上的龍有吐水的本領,故人們把大壩未合龍時的流水口比作龍口,而把修築堤壩或橋樑等從兩端施工,最後在中間接合,叫做“合龍”。
七
最容易讀錯的金屬元素名稱是:“鉈”。2011年6月,中國礦業大學發生學生“鉈中毒”事件,某些電視主持人在播報有關新聞時,把“鉈中毒”讀成了“tuó中毒”。語言專家指出,“鉈”是一個冷僻字,也是多音字。讀tuó時,同秤砣的“砣”;讀tā時,則表示一種元素名稱。
八
使用計量單位時常見的錯誤是:把“攝氏度”分開來說成“攝氏”多少“度”,如“攝氏15度”“攝氏20度”。準確的說法應是:“15攝氏度”“20攝氏度”。攝氏度是法定計量單位,不能隨意拆開。
九
學生作文中容易出錯的引語是:“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之計”容易誤為“一年之季”或“一年之際”。
十
街頭商店用字中常見的差錯是:“傢俱”誤為“家俱”。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