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爾弗雷德?諾思?懷特海(1861-1947)是19至20世紀傑出的數學家和哲學家,同時也是西方三大教育學家之一。懷特海出生教育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卓有成就的校長,懷特海本身除了在大學擔任教職外,也從事過大量的教育管理工作。《教育的目的》是北京師範大學徐汝舟根據1950年在倫敦出版的《教育的目的及其他論文》所譯,一共包括懷特海的6篇講演和文章,並收入了懷特海80歲時在哈佛大學寫下的一篇自述生平。
簡單地摘出幾條語錄是無法將許多更為重要但無法簡單概括的思想涵蓋其中的,所以不能真正體現原書的價值,甚至有可能會造成誤導。
1. 文化是思想活動,是對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支離破碎的信息或知識與文化毫不相干。一個人僅僅見多識廣,他不過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用而令人討厭的人。我們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專門知識的人才。專業知識為他們奠定起步的基礎,而文化則像哲學和藝術一樣將他們引向深奧高遠之境。
2. 在眾多的科目中選擇一小部分進行教授,其結果是,學生被動地接受不連貫的思想概念,沒有任何生命的火花閃爍。
3. 賣弄學問的人會譏笑那種實用的教育。但教育若無用,它又何成其為教育?難道教育是一種不加以利用的才智?教育當然應該有用,不管你的生活目的是什麼。 有用,對拿破侖教育對聖奧 古斯丁有用。教育有用,因為理解生活是有用的。
4. 我只想說,我們需要的理解是一種對現在的理解。過去的知識惟其有價值,就在於它武裝我們的頭腦,使我們面對現在。再沒有比輕視現在給青年人帶來更嚴重的危害了。現在包含一切。現在是神聖的境界,因為它包含過去,又孕育著未來。同時我們必須注意,一個200年前的時代與一個2000年前的時代同樣古老。不要被形式上的年代所蒙蔽。莎士比亞和莫裡哀的時代與索福克勒斯和維吉爾的時代一樣古老。先賢們的思想交流是啟發靈智的盛會,但聚會只可能有一個殿堂,這就是現在;任何先賢來到這個殿堂所經歷的時間沒有什麼不同的意義。
5. 我們尤其應該在循環期的同一階段中避免各種不同科目間的競爭。
6. 大學的作用是使你擺脫細節去掌握原理。當我提到原理時,我甚至沒有想到用文字闡述的原理。完全滲透你身心的原理與其說是一種正式規範的陳述,不如說是一種智力活動的習慣。這種智力習慣成了大腦對適當刺激的反應方式,刺激表現為具體的情況和事實。
7. 因此,追求純理論知識和獲得專業知識之間的對立,遠沒有我們用一種錯誤的教育觀點看這個問題時那樣嚴重。
8. 智慧是掌握知識的方式。它涉及知識的處理,確定有關問題時知識的選擇,以及運用知識使我們的直覺經驗更有價值。這種對知識的掌握便是智慧,是可以獲得的最本質的自由。
9. 簡單地說,他們的教育實踐假定,請來哲學家對青年人滔滔不絕地講演就可以向他們傳授智慧。所以,那個時代的學園裡出現了一大批靠不住的哲學家。
10. 通往智慧的惟一的道路是在知識面前享有自由,但通往知識的惟一途徑是在獲取有條理的事實時保持紀律。自由和紀律是教育的兩個要素,
11. 因此,一種設計完美的教育,其目的應該是使紀律成為自由選擇的自發的結果,而自由則應該因為紀律而得到豐富的機會。
12. 我的主要觀點是,教育的開始階段和結束階段的主要特徵是自由,但是有一個紀律占主導地位的中間階段,這時自由從屬於紀律。…………我稱第一個自由階段為“浪漫階段”,稱中間的紀律階段為“精確階段”,稱最後的自由階段為“綜合運用階段”。
13. 其結果是培養了大量的書獃子,只有少數學生,他們天生的興趣和愛好沒有被毗濕奴的車輪碾碎。
14. 我坦率地承認,如果浪漫階段安排得較好,那麼第二個階段的紀律問題就不那麼明顯,那時兒童們就知道如何去完成他們的工作,他們就想把工作做好,對他們所做的各種事情就可以放心。
15. 從本質上說,文化應該是為了行動,其作用應該使勞動從漫無目的的辛勞中解脫出來。
16. 藝術和科學給艱苦的勞作帶來的那種樂趣是成功的目標帶來的愉快。這也是科學家和藝術家得到的同樣的樂趣。…………創造性衝動的激勵需要很快向實踐轉變,尤其對兒童來說是這樣。
17. 古典文化對科學工作者來說是一種重要的預備性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