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12日傍晚,江蘇省近海朗家沙一帶海面上發出微微的光亮,隨著波浪的起伏跳躍,像燃燒的火焰那樣翻騰不息,一直到天亮才逐漸消失。第二天傍晚,亮光再現,亮度更強。到第七天,海面上湧現出很多泡沫,當漁船駛過時,激起的水流明亮異常,水中還有珍珠般閃閃發光的顆粒。幾小時以後,這裡發生了一次地震。
這種海水發光現象被人們稱為「海火」。海火常常出現在地震或海嘯前後。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的前一天晚上,秦皇島、北戴河一帶的海面上也有這種發光現象。
早在1933年3月3日凌晨,日本三陸海嘯發生時,人們看到了更奇異的海火。波浪湧進時,浪頭底下出現三四個像草帽般的圓形發光物,橫排著前進,色澤青紫,光亮可以使人看到隨波逐流的破船碎塊。
海火是怎樣產生的呢?一般認為是水裡會發光的生物受到擾動而發光所致。如拉丁美洲大巴哈馬島的「火湖」由於繁殖著大量會發光的甲藻,每當夜晚,便會看到隨著船槳的擺動,激起萬點「火光」。現在已知會發光的生物種類還有許多細菌和放射性蟲、水螅、水母、鞭毛蟲,以及一些甲殼類、多毛類等小動物。因此,人們推測,當海水受到地震或海嘯的劇烈震盪時,便會刺激這些生物,使其發出異常的光亮。
然而,另一些研究者對此持有異議。他們提出,在狂風大浪的夜晚,海水也同樣受到激烈的擾動,為什麼卻沒有刺激這些發光生物,使之產生海火?他們認為海火是一種與地面上的「地光」相類似的發光現象。
不久前,美國學者對圓柱形的花崗岩、玄武岩、煤、大理巖等多種岩石試樣進行破裂試驗。結果發現,當壓力足夠大時,這些試樣便會爆炸性地碎裂,並在幾毫秒內釋放出一股電子流,激發周圍的氣體分子發出微弱的光亮。在實驗中,他們還注意到,如果把樣品放在水中,則碎裂時產生的電子流,也能使水面發出亮光。
不過,在海嘯發生時,不像地震那樣會發生大量的岩石爆裂(當然地震海嘯除外)。那麼,海火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一些人認為,海火作為一種複雜的自然現象,很可能有著多種的成因機制,生物發光和岩石爆裂發光只是其中的兩種可能機制,由不同機制產生的海火,有著什麼不同的特徵,目前尚是謎題。
在人類歷史的傳說中,有一塊沉沒、古老而神秘的大西洲。這是一個經歷了數十代繁榮,創造過燦爛文化,但卻不明不白地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島國。
早在尋找新大陸的浪潮中,就曾有人把大西洲畫在航海圖上。如哥倫布在航海中攜帶的地圖上就繪有大西洲。大西洲究竟在地球上的何方?又是如何毀滅的?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始終未得其解。不過,最近兩次考古的新發現,又使這幽靈似的古島在謎霧中漸現。
1967年,在愛琴海克里特島以北113公里的桑托林島上,希臘考古學家挖掘出公元前1500多年的青銅器時代文化遺址,在數米厚的火山灰堆下面,埋藏著米諾斯青銅時代的遺物。從所發掘的資料來看,與柏拉圖筆下的大西國十分相似,致使不少人把它當作古島的遺蹤。柏拉圖描述的古島,是在一天和一個不幸的夜裡突然消失的,難道米諾斯文化也有著同樣的厄運?
地質學家已經查明,愛琴海自古至今就一直是火山和地震活動頻繁的地區,強烈的火山和地震很可能在極短時間裡把島嶼摧毀,如今愛琴海見到的不計其數的零亂散佈著的島嶼,正是歷史上強烈火山和地震所致。
根據探測資料,桑托林群島中各島完全像一個個破火山口。據火山學家們估計,這裡原來有一個很大的火山島。在火山的休眠期,島上風化的熔岩變成了一個適宜於生活的良好環境。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史前的居民便在這裡定居下來,繁衍、發展,形成了愛琴海昌盛的米諾斯文明。
大約在公元前15世紀,聳立在桑托林島中部的高達1500米的火山噴出了千百萬噸岩漿,使島嶼破裂。火山之後,又爆發了可怕的海嘯,已被埋藏的島嶼又再遭海嘯巨浪的席捲。繁榮的米諾斯文明毀於一旦。這一過程,與大西國遭受的災難如出一輒。《聖經·舊約》中不止一次對那次火山噴發做了敘述,這更增加了上述判斷的可靠性。希臘考古學家馬利納托斯測定了輕石層下面出土的文物,證明了使米諾斯文明毀滅的桑托林火山噴發是發生在公元前15世紀初期。
在時間上,大西洲毀滅和桑托林島毀滅相差近8000-9000年;在面積上,兩者相差近100倍。如果認為桑托林島就是大西洲,如何解釋這些問題呢?為此,一部分學者斷然否認了上述說法,認為聖經的記載不能作為科學的憑證,他們熱衷於在馬尾藻海追尋大西國的蹤跡。
馬尾藻海位於北大西洋中部,遠離大陸,是一個洋中之海。海中長滿密密麻麻的馬尾藻,藻間生活著幾十種奇妙的魚類和動物,構成一個奇妙的水中世界。為什麼遠離大陸的大洋中心,竟會出現一個長滿藻類的海域?這些藻類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蘇聯生物學家熱爾曼指出,馬尾藻海一帶原來有一塊大陸與歐、非相互連接,柏拉圖筆下的大西國就位在這塊大陸上。後來,陸地下沉,大陸西部成為今天的馬尾藻海,東部則殘存著加那利群島等島嶼。陸地下沉後,大部分生物毀滅了,少數能適應海中生活的被保存下來。
最近,人們在馬尾藻海西部海底發現了一座邊長約300米,高約200米,尖頂距海面100米的金字塔,比埃及金字塔的文化還要早。塔中有兩個巨大的洞穴,水流以驚人的速度流過,使這一帶雲霧騰騰,狂濤洶湧,見者驚心動魄。這一發現,進一步支持了熱爾曼的觀點,說明大西國就在馬尾藻海,海底金字塔是陸地下沉後遺留的見證。
20世紀60年代以來,大量的海底調查表明,至少在最近幾百萬年間,大西洋洋底並沒有下沉過。相反,馬尾藻海一帶,是一個巨大的海底抬升地區,因此不可能有古島沉淪。而且,調查資料中也沒有發現一點有關大西國沉沒的大陸殘海70年代中期,法國海洋學家在桑托林群島一帶海底也進行過詳細調查,並沒有發現大陸沉降的痕跡。這無疑給尋找大西國的人們澆了一盆冷水。
但是,大西國古址問題仍懸而未決,因為如果假定大西文明古國本是子虛烏有,那麼如何解釋大西洋兩岸在文化上的相似性呢?如何解釋大西洋兩岸語言學、民族學和神話領域中的許多一致性呢?如果不是大西古國先進文化的流傳,還有什麼別的方式可解釋呢?難道在古時候就有一隊非洲人乘坐蘆葦船,漂流到美洲大陸上去嗎?難道是他們把舊大陸的文明帶到新大陸去的嗎?諸如此類謎團至今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