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蘇子的功效,白蘇子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白蘇子的功效,白蘇子的作用,白蘇子的副作用

白蘇子
(《飲片新參》)

【異名】荏子(《別錄》),玉蘇子(《中藥志》)。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白蘇的果實。

【植物形態】白蘇(《本草圖經》),又名:荏(《別錄》),南蘇(《滇南本草》),白紫蘇、假紫蘇(《生草藥性備要》),家蘇(《植物名實圖考》),山紫蘇、臭蘇、犬屎薄、犬屎蘇。
一年生直立草本,有香氣,高0.5~1.5米。莖綠色,圓角四稜形,多分枝,除基部外,密生細長白毛。葉對生;葉片卵形或圓形,長3~9.5厘米,寬2~8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粗鋸齒,兩面均綠色而具毛,下面稍蒼淡且有腺點;葉柄長10~45毫米,密被白毛。總狀花序腋生及頂生;苞片卵形,先端急尖或尾狀;萼鍾狀,具5齒和10條脈紋,分2唇,外面有毛及腺點,內面喉部有長柔毛1圈;花冠白色,管狀,2唇形,外面有毛,內面中部有毛1圈,上唇2淺裂,裂片較寬,先端略凹,下唇3裂,兩側的裂片半圓形,中裂片橫橢圓形,向下折屈;雄蕊4,2強,稍伸出,花絲無毛,花粉囊2室;子房4裂,花柱無毛,稍伸出,柱頭2裂。小堅果褐色或灰白色,倒卵形,長約2毫米,逕約1.7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野生於路旁,亦有栽培者。自河北至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佈。

本植物的根及近根老莖(蘇頭)、莖(白蘇梗)、葉(白蘇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打下果實,除去雜質,曬乾。

【藥材】乾燥的果實,卵形或略呈三角形圓錐體狀,長徑2.5~3.5毫米,短徑2~2.5毫米。表面灰白色至黃白色,有隆起的網紋。果皮質脆,易壓碎。種仁黃白色,富油質。氣微香,嚼之有油膩感。以粒大、飽滿、無雜質者為佳。
產江蘇、河北、山東、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本品在四川、貴州等地與紫蘇子同等使用,參見"紫蘇子"條。

【化學成分】種子含脂肪油,主為亞麻脂和甘油三棕櫚酸酯。全草含揮發油,袖中含l-紫蘇醛、白蘇烯酮、松茸醇和l-芳樟醇。

【性味】1《別錄》:"味辛,溫,無毒。"

2《飲片新參》:"辛,平。"

【功用主治】下氣,消痰,潤肺,寬腸。治咳逆,痰喘,氣滯便秘。

1《別錄》:"主咳逆,下氣,溫中補體("體"一作"髓")。"

2《食療本草》:"生食,止渴潤肺。"

3《滇南本草》:"開胃健脾。同陳皮化痰疏風。"

4《飲片新參》:"平肺氣,止逆。治咳喘,通腸府。"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
中草藥大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