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的功效,金魚的作用,金魚的副作用
金魚
(《綱目拾遺》)
【異名】硃砂魚(《綱目拾遺》)。
【來源】為鯉科動物金魚的肉或全體。
【動物形態】金魚
是鯽魚的變種。種類很多,形態變異甚大。體形有長身和短身二型,體色有灰、橙紅、黑、白、紫、藍、雜斑、五花等顏色。頭較大,有平頭、獅頭、鵝頭和絨球等種,除平頭外,頭部多生有草莓狀的瘤。眼凸出,眼球膨大,按形狀有龍睛、朝天眼、水泡眼、蛙頭等分別。鱗片除正常鱗外,尚有透明鱗、珠鱗等種;透明鱗看似一片玻璃;珠鱗的鱗片邊緣色深,中央色淺而外凸,猶如鑲嵌的珍珠一般。背鰭有或無;臀鰭單鰭或雙鰭;尾鰭亦有單尾及雙尾兩種;雙尾鰭中有的分為3葉,有的分為4葉,均形大而披散。
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飼養。
【化學成分】全身各部一般都含類胡蘿蔔素皮膚所含的類胡蘿蔔素,主要為葉黃素及蝦黃質;又含酮葉黃素、4,4′-二酮-3-羥基-β-胡蘿蔔素等,它們都是成酯型而存在。肌肉的類胡蘿蔔素都是游離型,其中主要為玉蜀黍黃素及葉黃素。肝中的類胡蘿蔔素也是游離型,其中主要為玉蜀黍黃素、β-胡蘿蔔素、葉黃素。卵中類胡蘿蔔素主要為玉蜀黍黃素、葉黃素,尚含少量的酮類胡蘿蔔素如4-酮-4′-羥基-β-胡蘿蔔素、雞油菌黃質、蝦黃質。
眼球含維生素A,其含量比一般魚類都高。
皮膚尚含多種蝶呤;在皮膚的黑素細胞中有黃蝶呤、生蝶呤、異黃蝶呤,在赤細胞中有異黃蝶呤、7-羥基生蝶呤、異黃蝶呤-6-羧酸。不論白、黃、灰、黑各種金魚,其皮膚都含酪氨酸酶,小魚比大魚所含尤多。
腦中含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前者約為後者的3.4倍。腦的水抽提液含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絲氨酸)、天門冬氨酸等。
心臟約含等量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膽汁中含牛磺膽酸。
【性味】《綱目拾遺》:"味苦微鹹,有小毒。"
【功用主治】清熱,利水,解毒。治水臌、黃疸、咳嗽。
1《綱目拾遺》:"解服鹵毒。治瘋癲,石臌,水臌,黃疸。"
2《動植物民間藥》;"解熱。治肺炎,百日咳,心臟病,肋膜炎,腎臟病。"
【用法與用量】內服:搗汁、煮食或鍛存性研末。
【選方】1治瘋癲,石臌,水臌,黃疸:紅色金魚一個(取三尾者),甘蔗大者一、二枚。同搗爛,絞汁服,吐出痰涎愈。(《慈航活人書》)
2治百日咳,心臟病,肋膜炎,肺炎:金魚全身黑燒服。(《動植物民間藥》)
3治腎臟病:金魚煮食之。(《動植物民間藥》)
4解服鹵毒:金魚一、二枚搗之,灌下,吐出涎水自蘇。(《綱目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