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餅葉的功效,酒餅葉的作用,酒餅葉的副作用
酒餅葉
(《嶺南採藥錄》)
【異名】山橘葉(《嶺南採藥錄》),狗牙花(《中國樹木分類學》),雞爪校(《陸川本草》),寶塔子、雞爪香、雞爪蘭(《南寧市藥物誌》),串珠酒餅葉、串珠(《廣東中藥》Ⅱ),雞爪籐(《中國經濟植物誌》),雞爪風(《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番荔枝科植物假鷹爪的葉。
【植物形態】假鷹爪
籐狀灌木。枝粗糙,有灰白色、凸起的皮孔。葉互生,薄革質,矩圓形或矩圓狀橢圓形,長4~12厘米,寬2~4厘米,禿淨,先端鈍或短尖,基部渾圓,全緣,上面光亮,下麵粉綠色。花黃白色,生於長2~4厘米的花柄上,與葉對生或近對生;萼片3,卵圓形,長3~5毫米,外被小柔毛;花瓣6,2列,外輪大於內輪,矩圓形斌矩圓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1~1.8厘米,先端鈍,外被小柔毛;雄蕊多數,楔形,藥室線形,外向,花絲粗大,肉質。果實串珠狀,長2~5厘米。種子圓球形,長約5毫米。花期6月。
生於丘陵及海濱的疏林中或灌木間,分佈貴州、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酒餅葉根),樹皮(雞爪枝皮)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夏、秋采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藥材】乾燥葉多破碎,薄革質,上面光亮,綠色或淺棕綠色,下面較淺,為灰色或灰綠色,矩圓形或矩圓狀橢圓形,長4~12厘米,寬2~4厘米,禿淨,先端鈍或短尖,基部渾圓,全緣,具短柄。味淡,氣微。
產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苦辛,溫。
1《嶺南採藥錄》:"味苦澀,有小毒。"
2《陸川本草》:"辛,溫。"
【功用主治】祛風,利濕,止痛,殺蟲。治風濕骨痛,瘧疾,水腫,跌打損傷,風疹,疥癬,爛腳。
1《嶺南採藥錄》:"煎水洗疥癩爛腳,搗敷腳趾濕爛。去風邪,祛瘀生新。"
2《陸川本草》:"止痛,截瘧,殺疥癬蟲。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寒瘧,汗斑,疥癬。"
3《廣東中藥》Ⅱ:"化濕,祛風,行氣。內服消水腫,止咳;外用止風疹癢塊。"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選方】1治跌打傷骨痛皮腫:酒餅葉搗爛,下鐵鍋炒至將焦,即入好酒煮沸,取酒飲之;以其渣敷傷處。(《嶺南採藥錄》)
2治胃腸脹氣,消化不良,腎炎水腫,支氣管炎:干酒餅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