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的功效,薜荔的作用,薜荔的副作用
薜荔
(《本草拾遺》)
【異名】木蓮籐(《日華子本草》),辟萼(《質問本草》),石壁蓮(《植物名匯》),木瓜籐、膨泡樹、餅泡樹、壁石虎、木壁蓮(《中國樹木分類學》),爬牆虎、風不動(《中國藥植志》),彭蜂籐(《福建民間草藥》),石龍籐(《中藥志》),常春籐(《廣西中藥志》),石壁籐、補血王、追骨風、爬巖風(《湖南藥物誌》),牆腳柱、紅牆套、煙筒丕(《閩東本草》),田螺掩、爬山虎、大鼓籐(《廣東中藥》Ⅱ),石繃籐(《江西民間草藥驗方》),薛荔絡石籐、老鴉饅頭籐(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涼粉籐、爬牆籐、牛屎籐(《江西草藥》),爬壁草、木隆谷、木隆冬,邦邦老虎籐(《上海常用中草藥》),班子籐、乒乓拋籐(《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桑科植物薜荔的莖、葉。
【植物形態】薜荔
常綠攀援灌木,有乳汁。莖灰褐色,多分枝;幼枝有細柔毛,幼時作匍匐狀,節上生氣生根。不育幼枝的葉小,互生,卵形,長0.6~2.5厘米,基部偏斜,近於無柄;至成長後,枝硬而直立,葉大而厚,葉柄長0.5~1.5厘米;托葉卵狀三角形,長0.5~1厘米,外面被細柔毛,革質;葉片橢四形,長2.5~10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或稍心臟形,全緣,上面近於無毛,下面密生細柔毛,側脈和網狀脈在下面隆起,呈小蜂窩狀。隱頭花序;花單性,小花多數,著生在肉質花托的內壁上,花托單生於葉腋,有短柄;雄花托長橢圓形,長達5厘米,直徑3厘米;雌花托稍大,倒卵形,表面紫綠色。瘦果細小,棕褐色,果皮薄膜質,表面富粘液。花期5~6月。隱花果成熟期10月。
野生於山坡樹木間或斷牆破壁上。分佈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薜荔根)、花托及果實(木饅頭)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4~6月間採取帶葉的莖枝,曬乾,除去氣根。
【藥材】乾燥莖枝呈圓柱形,細長而彎曲,直徑1~4毫米,表面棕褐色,常散生有攀援根或點狀突起的根痕;質堅韌或脆,折斷面黃色或黃褐色,髓部圓點狀,黃白色,偏於一側。莖枝上的葉互生,葉片橢圓形,先端鈍圓,通常卷折,棕綠色或黃褐色,革質。氣弱,味淡。以莖細、均勻、帶葉者為佳。
主產江蘇、浙江、山東。此外,貴州、江西、湖北、廣東、安徽等地亦產。
本品的不育幼拄,有些地區作絡石籐用。參見"絡石籐"條。
【化學成分】本植物乙醇浸出液中分離得5種晶體:內消旋肌醇、芸香甙、β-谷甾醇、蒲公英賽醇乙酸酯和β--香樹脂醇乙酸酯。本植物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
種子中含一種凝膠質樣物質約13%,水解生成葡萄糖、果糖及阿拉伯糖。
【性味】酸,平。
1《綱目》:"酸,平,無毒。"
2《廣東中藥》Ⅱ:"味淡,微涼。"
3《福建中草藥》:"苦,平。"
【功用主治】祛風,利濕,活血,解毒。治鳳濕痺痛,瀉痢,淋病,跌打損傷,癰腫瘡癤。
1《本草拾遺》:"主風血,暖腰腳,變白不衰。"
2《日華子本草》:"籐汁敷白癜疬瘍及風惡疥癬。"
3《本草圖經》:"葉治背癰,干末服之,下利即效。"
4《國藥的藥理學》:"籐汁為激性藥,有壯陽固精之效。又為消炎藥,治腫物,腸痔及惡瘡癰疽,一切疥癬。"
5《湖南藥物誌》:"清熱解毒,祛濕利尿。治絲蟲病,跌打損傷,腰痛,熱痢,水瀉,熱淋,肚脹氣墜。"
6《廣東中藥》Ⅱ:"利水去濕,散毒,滑腸通便。治痔瘡,天泡瘡,酒濕患瘡。"
7《江西草藥》:"治血尿,砂淋,夢遺,早洩,咽喉腫痛等症。"
8《上海常用中草藥》:"祛風濕,通經活絡,清熱消腫,利尿,止血。治風濕痛,手足關節不利。"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品2~3兩);搗汁、浸酒或研末。外用;搗汁塗或煎水熏洗。
【選方】1洽風濕痛,手腳關節不利:薜荔籐三至五錢,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2治腰痛、關節痛:薜荔籐二兩。灑水各半同煎,紅糖調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3治疝氣:薜荔籐(用結果的主籐)一兩,三葉木通根二兩。水煎去渣,加雞蛋一個煮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4治血淋痛澀:木蓮籐葉一握,甘草(炙)一分。日煎服之。(《綱目》)
5治尿血、小便不利、尿道刺痛:薜荔一兩,甘草一錢,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6治病後虛弱:薜荔籐三兩,煮豬肉食。(《湖南藥物誌》)
7治先兆流產:薜荔鮮枝葉(不結果的幼枝)一兩,荷葉蒂七個,薴麻根一錢。水煎去滓,加雞蛋三個,同煮服。或單用薜荔枝葉亦可。(《江西草藥》)
8治小兒瘦弱:薜荔籐二兩,蒸雞食。(《湖南藥物誌》)
9治嬰兒濕疹:鮮薛荔葉二兩,黃連三錢。加米湯適量擂爛,以汁搽患處;或同時服汁二、三匙,一日二次。(贛州《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彙編》)
十治瘡癤癰腫:薛荔一兩,煎服;另用鮮葉搗爛敷患處。(《上海常用中草藥》)
⑾治癰腫:鮮薛荔葉、鮮爵床各等量,酒水煎服;另用鮮葉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