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吊蘭的功效,石吊蘭的作用,石吊蘭的副作用
石吊蘭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黑烏骨(《植物名實圖考》),石豇豆(《草木便方》),石澤蘭、大姜豆、小澤蘭(《分類草藥性》),巖豇豆、巖茶(《貴州民間方藥集》),巖澤蘭(《貴陽民間藥草》),岩石蘭、巴巖草,肺紅草、蜂子花、瓜子草、石花(《湖南藥物誌》),接骨生、山澤蘭、千錘打、產後茶(《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苦苣苔科植物石吊蘭的全草。
【植物形態】石吊蘭
常綠小灌木,高達25厘米,攀附石上或樹上。葉對生或3葉輪生;革質,長橢圓狀拔針形,長2.5~5厘米,寬0.8~1.2厘米,先端鈍形或尖,邊緣具鈍狀稀鋸齒,基部楔形或鈍圓,主脈下面凸出;葉柄紫紅綠色。聚傘花序腋生及頂生,花梗長約1厘米;萼深5裂,裂片狹披針形;花冠簡狀,白色至淡紅色,長約5厘米,中部以上膨脹,2唇形,5裂;發育雄蕊2,退化雄蕊2;雄蕊1,於房上位。蒴果線形,長約7~10厘米,直徑3毫米。種子細微,紡錘形,褐色,兩端有褐色毛。花期8月。
生於山坡岩石陰濕處。分佈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陝西、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地。
【採集】8~9月采收,曬乾。
【性味】甘苦,涼。
1《草木便方》:"甘。"
2《分類草藥性》:"苦,有毒。"
3《貴陽民間藥草》:"甘苦,平,無毒。"
4《文山中草藥》:"苦,涼。"
【功用主治】清肺消痰,涼血止血,祛濕化滯,通絡止痛。治肺熱咳嗽,吐血,崩帶,菌痢,疳疾,風濕痺痛,跌打損傷。
1《植物名實圖考》:"通肢節,治跌打,酒病。"
2《草木便方》:"消痰,追毒,化食,養陰血。治風濕氣腫,頭悶眼花,諸虛。"
3《分類草藥性》:"治吐血,腰膝痛,去風除濕,跌打損傷。"
4《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清肺止咳,涼血止血。"
5《四川武隆藥植圖志》:"治婦女血氣病。"
6《四川中藥志》:"治婦女崩帶,風濕痺痛,小兒疳疾及內傷喘咳。"
7《文山中草藥》:"清熱燥濕,消腫止痛。治菌痢,風濕疼痛,皮膚化膿性感染。"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搗敷。
【選方】1治腰、四肢痛:石吊蘭、杜仲各三錢。水煎服。(《湖南藥物誌》)
2治熱咳:巖豇豆、青魚膽草、巖白菜各五錢。水煎服。(《貴陽民間藥草》)
3治跌打損傷:石吊蘭五錢,水煎,兌酒服;外用搗爛敷傷處。(《湖南藥物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