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瓜的功效,王瓜的作用,王瓜的副作用
王瓜
(《本經》)
【異名】鉤、藈姑(《爾稚,),土瓜(《本經》),雹瓜(《聖惠方》),老鴉瓜(《本草圖經》),野甜瓜、馬雹兒(《丹溪纂要》),馬剝兒(《醫學入門》),馬瓟瓜、公公須(《綱目》),杜瓜、鴿蛋瓜(《福建民間草藥》),吊瓜(《浙江中藥手冊》),山冬瓜、水瓜(《閩東本草》),苦瓜蓮、小苦兜(《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王瓜的果實。
【植物形態】王瓜
多年生攀援性草本。根肥大,塊狀。莖細長,有捲鬚。葉互生;有柄;掌狀,長寬約6~10厘米,淺3裂或5裂,緣具齒牙,粗澀有毛茸,下部葉有時分裂較深。花腋生,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少數,聚成短總狀,長2~10厘米;苞片小,披針形,長2~3毫米;花萼長筒狀,上端5裂,萼齒披針形;花冠白色,5裂,裂片邊緣細裂呈絲狀;雄蕊3,花藥線形,結合;雌花單生於葉腋;花萼、花冠和雄花相似;子房下位,1室,花柱線形,胚珠多數。瓠果球形乃至長橢圓形,長5~10厘米,熟時帶紅色。種子多數,茶褐色,略扁,十字形,長約10毫米,寬6~8毫米,中央有一隆起的環帶,花期夏季。果熟期10月。
分佈江蘇、浙江、湖北、四川、台灣等地。
本植物的根(王瓜根)、種子(王瓜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苦,寒.
1《日用本草》:"味苦,平涼,無毒。"
2《醫學入門》:"味酸。"
3《醫林纂要》:"苦,寒。"
【歸經】1《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
2《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功用主治】清熱,生津,消瘀,通乳。治消渴,黃疸,噎膈反胃,經閉,乳汁滯少,癰腫,慢性咽喉炎。
1《日用本草》:"止熱躁大渴,消腫毒,除黃疸,行乳汁,通經水。"
2《醫學入門》:"治噎膈。"
【用法與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入丸、散。外用:搗敷。
【宜忌】1《品彙精要》:"妊娠不可服。"
2《本草從新》:"稍稍挾虛,切勿妄投。"
【選方】1治消渴飲水:雹瓜去皮,每食後嚼二、三兩,五、七度,瘥。(《聖惠方》)
2治反胃吐食:馬雹兒,燈上燒存性一錢,入好棗肉、平胃散末二錢,酒服。(《丹溪纂要》)
3治大腸下血:王瓜一兩(燒存性),地黃二兩,黃連半兩。為末,蜜丸梧子大。米飲下三十丸。(《指南方》)
4小兒發黃。用王瓜根生搗汁,每服三合。服三次即可見效。
5黃疸變黑。用王瓜根搗汁,清晨溫服一小升,午刻黃水從小便排出。如未排出,可再次服藥。
6小便不通。用王瓜根搗汁,稍加水,以竹筒海外僑胞藥入尿道。
7大便不通。用上方吹入肛門內。
8乳汁不下。用王瓜根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9月經不利(小腹脹痛、帶下或一月兩次月經)。用王瓜根、芍葯、桂枝蟲各三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土瓜根散"。
十反胃吐食。用王瓜燒存性,取一錢加棗肉、平胃散二錢,酒送下。
⑾筋骨痛。用王瓜子炒開口,研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⑿大腸下血。用王瓜一兩(燒存性)、地黃二兩、黃連半兩,黃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米湯沖服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