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泡桐
分布地區
分佈於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野生或栽培,在山東、河北、河南、陝西等地近年有引種。
形態特征
喬木高達30米,樹冠圓錐形,主幹直,胸徑可達2米,樹皮灰褐色;幼枝、葉、花序各部和幼果均被黃褐色星狀絨毛,但葉柄、葉片上面和花梗漸變無毛。葉片長卵狀心臟形,有時為卵狀心臟形,長達20厘米,頂端長漸尖或銳尖頭,其凸尖長達2厘米,新枝上的葉有時2裂,下面有星毛及腺,成熟葉片下面密被絨毛,有時毛很稀疏至近無毛;葉柄長達12厘米。花序枝幾無或僅有短側枝,故花序狹長几成圓柱形,長約25厘米,小聚傘花序有花3-8朵,總花梗幾與花梗等長,或下部者長於花梗,上部者略短於花梗;萼倒圓錐形,長2-2.5厘米,花後逐漸脫毛,分裂至1/4或1/3處,萼齒卵圓形至三角狀卵圓形,至果期變為狹三角形;花冠管狀漏斗形,白色僅背面稍帶紫色或淺紫色,長8-12厘米,管部在基部以上不突然膨大,而逐漸向上擴大,稍稍向前曲,外面有星狀毛,腹部無明顯縱褶,內部密佈紫色細斑塊;雄蕊長3-3.5厘米,有疏腺;子房有腺,有時具星毛,花柱長約5.5厘米。蒴果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6-10厘米,頂端之喙長達6毫米,宿萼開展或漏斗狀,果皮木質,厚3-6毫米;種子連翅長6-10毫米。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生長習性
生於低海拔的山坡、林中、山谷及荒地,越向西南則分佈越高,可達海拔2000米。
栽培繁育
分根、分櫱、播種和嫁接
主要病蟲害
泡桐叢枝病是較為普遍的病害,有的地區發病率高達80~90%,病原為類菌原體。幼樹發病後,多在主幹或主枝上部叢生小枝小葉,形如掃帚或鳥窩。防治方法包括選用無病母樹的根作為繁殖材料,及時修除病樹,選用抗病良種等。害蟲有大袋蛾為害葉部,毛黃鰓金龜的幼蟲食苗木根皮。
園林用途
樹姿優美,花色美麗鮮艷,並有較強的淨化空氣和抗大氣污染的能力,是城市和工礦區綠化的好樹種
主要功能
湖北藥用根皮,研細拌甜酒敷治腫毒,泡酒喝治氣痛。
園林品種推薦
泡桐——柳葉繡線菊+連翹——白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