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曆法體現了什麼時間觀?與現代公歷如何相互換算?
瑪雅歷是前哥倫布時期中美洲的瑪雅文明使用的一套曆法系統,是最古老的曆法之一,可與現代公歷相互換算。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其記日系統由以260天為週期的卓爾金歷和以365天為週期的哈布歷相互結合同步循環,以52個哈布年為週期,稱為一個曆法循環。
瑪雅歷是一套以不同曆法與年鑒所組成的系統,為前哥倫布時期中部美洲的瑪雅文明所使用。這些曆法以複雜的方式互相同步、並緊密結合,形成更廣泛、更長遠的週期。
瑪雅曆法系統本身建立在通行於當地的曆法系統上,而該系統至少可追溯到西元前6世紀,與其他中美洲文明所使用的曆法享有許多共同的特徵,例如較早期的文明像是薩波特克與奧爾梅克之曆法,以及當代或較晚期的文明如米斯特克、阿茲特克等的曆法。
雖然中部美洲曆法並不源自瑪雅文明,但其後續的延伸以及去蕪存菁的手法是最為精密的。在阿茲特克歷以外,瑪雅歷同樣是文件最齊全、最能夠完整理解的曆法。
根據瑪雅神話傳統,如尤卡坦殖民地時期的紀錄文件,以及古典晚期與後古典期的重建碑文中,伊察姆納通常被歸為替瑪雅人的祖先帶來曆法系統知識的神祇,並帶來了基本的文字與其他瑪雅文明的基礎面。
隨著使用進位制的長計歷(一般認為是由其他中美洲文化衍生而來)之發展,瑪雅人有了能以線性關係紀錄不同事件的絕佳系統。理論上,這個系統可以很輕易地表示任何所需的時間長度,只需增加代表更高位的數字即可,而藉此產生無止境增加的天數乘積,使序列中每一天都能佔有一個獨特的長計歷數字。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瑪雅長計歷碑文中只局限以系統中的後五項係數表示(使用b'ak'tun單位來計算),用來表示歷史或現代日期早已綽綽有餘(週期大約相當5125個太陽年)。即便如此,殘存的若干碑文樣本揭示抑或暗示有更長的序列存在。
然而,與其它中美洲社會相同,各種曆法週期的重複、可觀察的自然現象週期、以及他們神話傳統中一再重複死與新生的意象,皆對瑪雅人社會產生了重大且普遍的影響。這種重視時間「循環性本質」的觀點是非常特出的,且許多祭典是與許多不同週期的結束與重新開始有關。
當特定的曆法配置再度重複時,也會產生相關的「超自然」影響。特定的曆法配置對他們而言都有一個獨特的「角色」,會影響該配置日期中所發生的事件。因為發生在未來日期中的事件會被前一循環所對應的日期影響,所以可藉此預兆做出占卜。祭典以及重大事件的時間會選擇訂定在良辰吉日中,而避免訂在凶日。
重大的曆法週期之結束(像是k'atun週期等特定時間的結束),常會標記在特定的紀念碑(大多數是石碑)上作為紀念,並附有貢奉的祭典。
在瑪雅的創世神話中也提到了循環性的觀點,指出除了人類現今所居住的世界之前還存在著其他的世界(視不同的傳統而定,有一至五個),由神明塑造成不同的形式,但一個接著一個毀滅了。
現今的世界也是個脆弱的存在,需要靠祈禱及定期提供牲禮來維持萬物的平衡。而在其他的中美洲社會中也發現了類似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