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城邦是哪個國家的?公元前5世紀初斯巴達城邦為何人口驟減?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古希臘斯巴達城邦人口驟減的原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在古希臘有著非常非常多的大大小小的城邦,我們大多數人比較熟悉的就是雅典、柯林斯、斯巴達、馬其頓等等。這其中的斯巴達城邦相信給大家留下了不少深刻的印象,為了抗擊波斯帝國的入侵,斯巴達組織了300勇士在溫泉關阻擊波斯大軍。抗擊外敵的精神直到現在都被我們所傳誦。令人惋惜的是,斯巴達沒有經歷住時間的考驗。斯巴達在從公元前5世紀初期開始人口就開始急劇下降了。
公元前480年,斯巴達公民人數約為八千人;公元前425年,在派羅斯(Pyles)戰爭期間,斯巴達公民人數下降了兩千七百多人;公元前418年,曼丁尼亞戰爭期間,公民人數約為兩千兩百餘人;公元前394年,公民人數下滑到了一千八百人以下 ;公元前 371年,公民人數已經不足一千人了 。
一個世紀的時間,斯巴達公民人數下降了88.28%,直接導致城邦無法組建足夠數量、抵禦外敵的軍隊,最終被阿哈伊亞同盟所吞併。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斯巴達公民人數銳減呢?本文將從下面三個方面來帶你探尋。
一、自然災害
希臘地區處於地殼活動帶,地震災害頻發,據記載斯巴達在古典時代共發生過兩次大地震。
第一次是公元前464年,地震致使斯巴達大量房屋坍塌,人員傷亡慘重,房屋基層也大多損毀,斯巴達城據說只有5座房屋完好。第二次是公元前372年,這次地震伴隨著大海嘯,造成的破環史無前例,許多城市連同居民一起消失在災難中。地震發生在黑夜,人們不能及時應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更可悲的是沿海的城市,勉強從地震中生還卻又遇到海嘯,關於這次災害並沒有找到對斯巴達的相關記載,但肯定導致斯巴達公民大量傷亡。
雖然經歷了如此大的浩劫,並沒有阻止斯巴達向外擴張的勢頭,可見自然災害不是起到斯達巴公民銳減的決定性因素。
二、戰爭
眾所周知古希臘是由城市聯邦構成,斯巴達只是其中之一,對於斯巴達這樣的以軍事力量為主的城邦,必然需要通過向外擴張掠奪來維繫國家穩定。在公元前431-公元前404年,斯巴達與雅典爭奪古希臘第一的地位進行長達27年的戰爭,雖然結果是雅典戰敗,但斯巴達國力的耗損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這之後,雅典發起了一次反攻,在斯法克特裡亞島上成功圍困住大約400名斯巴達軍士,其中將近300人被俘,其餘全部陣亡,逼迫斯巴達簽訂了「尼基阿斯合約」。
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生息,在阿哥西勞斯繼承斯巴達王位後,繼續貫徹先輩們的遺志,公元前395年,阿哥西勞斯開始入侵小亞細亞,與波斯爭奪其領導權。科林斯戰爭爆發阻止了阿哥西勞斯的遠征,於是阿哥西勞斯回國與科林斯同盟血戰並擊潰,之後便開始蹂躪阿爾戈斯地區,所到之處生靈塗炭。在阿哥西勞斯掌權的20多年中,斯巴達一刻也沒有停歇,窮兵黷武,雖然公民數量持續減少,但斯巴達管理層並沒有重視,絲毫沒有收斂的意思,這也為後來美塞尼亞喪失、黑勞士制度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三、社會制度
斯巴達實行的是黑勞士制度,這是由於斯巴達人的社會形式決定的。斯巴達人從小就要為如何成為一個鬥士而奮鬥,弱小孱弱的人得不到社會的尊重,當然也成為不了斯巴達公民。由斯巴達公民組成的、訓練有素、完全脫離生產的斯巴達陸軍,是斯巴達稱霸希臘大陸的基礎,也正是如此,放棄了農業生產的斯巴達人需要通過向外擴張領土,奴役其他城邦的公民來維繫斯巴達人的日常生活。斯巴達侵佔美塞尼亞後,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和奴隸,使這一制度逐漸成熟,成為完全依靠剝削黑勞士為生的寄生階級。
黑勞士人數眾多這一客觀事實在一開始,斯巴達人就非常清楚,每年新上任的斯巴達執行官都會屠殺一部分黑勞士來穩固他們的地位。直到以底比斯為首的聯盟解放美塞尼亞,導致大多數黑勞士擺脫了斯巴達人的剝削和奴役,斯巴達國土面積驟減,靠黑勞士為生的斯巴達公民難以謀生,再加上一些斯巴達上層藉機兼併土地,加劇土地私有制發展,致使擁有土地的斯巴達人越來越少,大批斯巴達公民被迫破產。
斯巴達再也組建不起雄霸希臘大陸的陸軍雄師,希臘霸主的地位名存實亡,最終被看準時機的阿哈伊亞同盟吞併,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只留下如今我們銀幕上看到的斯巴達人勇猛作戰的身影。
四、小結
斯巴達公民銳減,除了自然因素和戰爭外,還有斯達巴實行的以向外擴張,奴役其他民族的寄生制度再加上土地私有化嚴重所造成的,歸根結底,就是寡頭政治統治下的斯巴達,由於資源的收縮,致使上層貴族轉而壓搾下層人民的結果,斯巴達公民數量的減少並不只是公民的死亡,更大一部分是因為貧窮無法承擔起公民義務而淪為無完全公民權的「下等公民」。
斯巴達公民的減少,正是斯巴達階級分化日益嚴重的表現,上層貴族不斷吸納社會資源,迫使下層人民逐漸被排擠出斯巴達的政治體系,捨棄了人民群眾成了光桿司令,最終自食惡果。「權力導致腐敗」,寡頭政治若沒有與之制衡的階級出現,那麼國家必然會被蛀成空殼,而極端的財富不平等,必然導致政治權力的不平等,這也給正處於發展期的國家敲響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