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二世是什麼人?古斯塔夫二世有什麼樣的故事?

古斯塔夫二世是什麼人?古斯塔夫二世有什麼樣的故事?

歷史故事

古斯塔夫二世是什麼人?古斯塔夫二世有什麼樣的故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古斯塔夫二世有什麼樣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說到古斯塔夫二世大家也知道這個人也不簡單,是真的很強的一個人,他被譽為是瑞典歷史上真正的大帝,那麼有的人要問了,這個古斯塔夫二世到底是誰呢?他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看看!

古斯塔夫二世是誰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v II Adolf;1594年12月9日-1632年11月6日),瑞典國王,軍事家,軍事改革家,傑出的軍事統帥。為謀求瑞典在波羅的海霸權,1611—1629年間先後同丹麥、俄羅斯和波蘭進行戰爭,並取得勝利。三十年戰爭中,於1630年率瑞典軍隊在波美拉尼亞登陸。在1631年的布賴滕費爾德會戰、1632年的列克河會戰和呂岑會戰中,指揮瑞典軍隊擊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天主教聯盟軍隊。但不幸在呂岑會戰中陣亡,終年38歲,他是歷代瑞典國王中惟一被國會封為「大帝」(den store)者,清教徒則稱之為「北方雄獅」。

古斯塔夫二世是個什麼樣的人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古斯塔夫被譽為「北方雄獅 」(Lejonet fran Norden),且唯一一位被尊封為「大帝 」(Gustav Adolf den store)的瑞典國王,他還被奉為「現代戰爭之父 」(den moderna krigforingens fader)。好吧,從這些榮譽的頭銜當中我們便可以看出世人對古二爺的評價了吧。

他來自北境,如同一頭兇猛的獅子,他的登陸改變了德意志境內新教徒的不利戰局,至少扭轉了局勢的變化。他讓瑞典,或者說讓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北歐)在歐洲的地位不會顯的那麼默默無聞,人們開始知道、開始瞭解北境雄獅和他的國家、人民以及他率領的英勇無畏的軍隊。古斯塔夫的名聲已傳遍整個歐洲,即使他戰死沙場,其名聲也餘威猶在:

在古斯塔夫死後近1/4個世紀時,面對一位瑞典使者,護國公克倫威爾深情地回憶起當他聽到呂岑傳來的「沉重的音信」時,他是多麼的悲慟。[1]

歷史上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波羅的海地區僅此一位——似乎能讓同時代的人,受他那種與生俱來的精神力量所感化。 他的這種魅力讓他的王國名聲不朽,也讓其海內外的成名受人景仰:

迄今為止,瑞典也不過就是波羅的海地區眾多貿易夥伴中的一員,但它卻被《清教徒啟示錄》讚譽為是由萬能的上帝所挑選出來的一片淨土,用來淨化哈布斯堡皇族統治下的歐洲及其天主教的狂熱崇拜。早在1632年,一個倫敦的印刷工廠出版了《瑞典迅報》(Swedish Intelligencer)來抗議英國政府,通過這種方式,英國人可以與時俱進及時掌握歐洲大陸的新聞。呂岑會戰結束多年之後,《瑞典迅報》仍然在出版中,它描述了由「北方雄獅」所開創並傳至歐洲大陸的新型戰術,也使得瑞典在西歐的威信久經不衰。[2]

瑞典歷史上,曾有一個帝國時期,也就是所謂的「瑞典帝國 」(svenska stormaktsvaldet),而這個偉大帝國的「誕生」便是以古斯塔夫二世登基那年(1611年 )為始。在很多方面上,他都使瑞典強大了起來——他的四處征戰,將波羅的海鑲入三皇冠中達一個世紀。他為信仰而戰,成為名副其實的「新教超級英雄 」。

古斯塔夫讓瑞典人認識到了中歐或者說德意志地區的重要性,並盡全力給瑞典帶來了一個空間——一個可以插足歐陸爭端的空間——瑞典在德意志的屬地——使瑞典可以以保衛「德意志的自由」為由來保護自身的自由和安全。 古斯塔夫使瑞典人異軍突起,讓這個在「歐洲外圍」的國家,成為歐洲整體力量平衡中的關鍵一環。 作為一名將領,古斯塔夫首創了楔形陣,並最早在歐洲採用了線性戰術。在軍事學史上,線性戰術的應用是古代和中世紀戰術向現代戰術轉變的一個重要標誌。

但古斯塔夫也有自己局限的地方。古斯塔夫帶領瑞典捲入了浩大的三十年戰爭,使瑞典獲得了以前從未取得過的一種重要的軍事和政治的地位,然而事實上,它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力和財力來長久的維持那種地位,僅僅是一個至少具有超級大國表象的國家。而當戰爭結束,作為勝利者的瑞典,作為在德意志地區擁有一席之地的國家,以後,要處理的「問題」也就隨之增多,而解決它,卻要傾以舉國之力。還有,古斯塔夫也並沒有解決瑞典和丹麥以及波蘭之間的仇怨。尤其是波蘭,在古斯塔夫二世期間,沒能得到緩和,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態勢——由於沒能阻止,瑞典和波蘭之間的爭鬥仇恨延續了長達一個世紀之久。

但不管怎麼說,古斯塔夫帶給了瑞典一個榮耀的時代,直到今天,還為人津津樂道;他的那種才幹,使人為之崇拜,激勵更多的人奮進;他的傳奇故事,被文人將相塑造眾多,為人流傳千古;他的那種精神,塑造了一個帝國和民族,直到今天,猶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