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名將陳興道:以越南之力卻兩次擊敗元朝軍隊

越南名將陳興道:以越南之力卻兩次擊敗元朝軍隊

越南歷史故事

越南名將陳興道:以越南之力卻兩次擊敗元朝軍隊

  陳國峻(越南語:Tro),越南古代軍事家,陳朝皇族、名將,南定美祿縣即墨鄉人。曾於13世紀率領陳朝軍隊,成功擊退蒙古軍隊的兩次入侵,成為越南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之一。此外,陳國峻對於古代越南的軍事學甚有建樹,撰有《檄將士文》、《兵書要略》等軍事作品。

早年事跡

  陳國峻是越南陳朝宗室、陳太宗皇帝的兄長安生王陳柳的兒子。據《大越史記全書·陳英宗紀》所載,陳國峻剛出世時,便有相士說「他日可經邦濟世」。到長大後,更是一位「容貌瑰偉,博習群書,有文武才」的有為青年。

  安生王對於陳國峻這位才華橫溢的兒子,滿懷心機地加以栽培。

  由於「安生王初與昭陵(因陳太宗葬於昭陵,故代指陳太宗)有隙,心懷怏怏,遍求藝能之士,以訓國峻。」意思是,安生王與曾與陳太宗發生不和,希望籍此培養兒子陳國峻,來有所圖謀。 1251年(陳天應政平二十年),安生王逝世,臨死前要求陳國峻起兵奪取天下,並說:「汝不能為我得天下,我死地下不瞑目。」但陳國峻卻不以為然。

  1257年(陳元豐七年),蒙古帝國因越南陳朝不願臣服,便派兵進攻越南。陳太宗有見於此,便預先派陳國峻到北境把守。但蒙古兵從中國雲南南下,勢如破竹,即將攻到首都升龍。陳國峻因兵少無法抵抗,便撤守山西,陳太宗亦棄守河內。其後,因蒙古軍不服水土,狀態大減,才由陳太宗及歸化寨地區的土人所擊退。 在此役中,陳國峻雖有參予抗敵,但卻並未能展現鋒芒。

統領諸軍

  1277年(陳寶符五年),越南陳朝的太上皇陳煚去世;1278年(陳寶符六年),皇帝陳聖宗讓位給太子陳昑(即陳仁宗)。元朝以越南陳朝「不請命而自立」為藉口,派使節柴椿來責備,並要求陳仁宗到中國朝覲,但遭拒絕而回。

  從1278年到1283年間,元朝試圖迫使越南陳朝臣服,並且擁立新的「安南國王」陳遺愛,但都未能成功,並且因為使節柴椿被打傷,故此忽必烈派軍南下(陳仲金說人數達五十萬),由鎮南王脫歡、唆都等率領,以借道攻打占城之名侵越。

  越南陳朝得悉元軍來意,便開始佈防,陳國峻則獲封為「國公、節制統領天下諸軍」,並且享有「擇軍校有將才者分統部伍」的權力。

護駕出逃

  1284年(陳紹寶六年),陳國峻雖已在各地派兵把守,但元軍勢如破竹,攻入現今的諒山省,並在支稜隘擊敗越軍,陳國峻便撤退到萬劫(位於今海陽省),收拾殘軍(陳仲金說聚集了二十萬餘眾)。

  陳朝朝廷聞悉戰事不利,陳仁宗便與太上皇陳晃離開首都升龍,到海陽與陳國峻商議軍情。太上皇見到陳國峻後,說「賊勢如此,我可降之」,陳國峻則回答「先斷臣首然後降」,表現出他堅決衛國的心意。

  但是,越南陳朝對元軍的攻勢難以招架,元軍很快直逼首都升龍。陳國峻只得護送太上皇與陳仁宗,輾轉經過海陽、廣安,最後到清化暫避。與陳國峻相反,一些王室成員如陳益稷等,則投降元朝。

擊退元軍

  陳國峻護送太上皇、陳仁宗到清化,讓各路越軍得以專心抗敵,並逐漸傳來捷報。在鹹子關(位於今興安省),越將陳日燏、陳國瓚在南宋遺將趙忠協助下擊敗元將唆都;陳光啟在升龍附近擊敗脫歡,使之退守京北地區(今北寧省地區),越軍收復國都。1285年(陳紹寶七年)農曆五月,唆都移師西結(位於今興安省),陳國峻乘機設下伏兵,擊斃唆都。這些戰事,令元軍士氣大挫。

  西結之役後,元軍士氣低落,加以時值盛夏,軍中爆發疫病,造成士卒嚴重折損,脫歡決定撤軍回國。陳國峻亦知道脫歡必然撤兵,便先在各地佈置軍隊後,親自率軍攻脫歡軍,脫歡潰退,至萬劫(位於今海陽省)時,更被陳國峻默認的軍隊殲滅一半軍士,在退走路上一直遭遇越軍追擊,最後倉皇撤回中國。陳朝的江山得以收復。

烽煙再起

  雖然由陳國峻率領的越軍成功擊退元軍,但忽必烈並不甘心失敗,並在不久後發動蒙元的第三次入侵越南。

  1287年(陳重興三年)春,脫歡再次領軍(陳仲金說凡三十萬人),以護送越南陳朝宗室陳益稷回安南稱王為名,再次入侵陳朝。

  面對來勢洶洶的元軍,縱然陳國峻早已作好準備,在諒山、乂安、海陽等地佈防,亦無法抵擋,並一度威脅國都升龍。但陳國峻堅守升龍,並讓上皇、陳仁宗遷到安全地方暫避,令元軍追趕不及而後撤,其後便據守萬劫 (位於今海陽省)。

再敗元軍

  元軍陣容龐大,但軍糧亦快速消耗,需要從海路運送軍糧補給。1287年(陳重興三年)農曆十二月,越將陳慶余在綠口灣設下伏兵,俘獲元軍水師將領張文虎的軍糧船,奪走大批軍糧、器械及若干人員。當上皇接見這些戰利品時,便提出:「元兵所資者糧草器械,今既為我獲,恐彼未知,猶或陸梁」,將被俘人員釋放回元軍陣營,使他們聞悉糧食被奪而軍心動搖。

  陳國峻為免元軍從陸路運送糧食,便先行派軍駐紮諒山地區,截斷通路。脫歡無從選擇,唯有返回中國。1288年(陳重興四年)農曆三月,元軍退至白籐江,陳國峻命將領阮蒯走捷徑先到達元軍必經的河面,繼而「王已植樁於白籐,覆叢草其上」,令河裡的木樁陷阱不易被察覺。《大越史記全書》記載當時戰況,元軍乘船渡河,越軍「乘潮漲時挑戰佯北,賊眾(元軍)來追,我軍力戰。水落,賊船盡膠,……二帝(太上皇及陳仁宗)將軍繼至,縱兵大戰,元人溺死不可勝計,江水為之盡赤,及文虎至,兩岸伏兵奮擊,又敗之。潮退甚急,文虎糧船閣樁上,傾覆殆盡,元人溺死甚眾。」在戰役中,元軍多名將領被俘獲。脫歡率領殘軍敗逃途中,又不斷遭越軍伏兵攻擊,元軍最終以潰敗的狀態撤返中國。

  議和殺俘

  越南陳朝取得勝利後,隨即派出使者入元,請求按前例向元朝朝貢。忽必烈亦無心戀戰,應允和議,雙方便恢復過往的宗藩關係。雖然忽必烈在去世前有意以安南國王不肯來朝為口實,再度興兵侵越,但剛好因他的去世而計劃終止。

  越南陳朝將一批元軍戰俘遣返中國,唯獨其中一名將領烏馬兒因對越南人殺戮過多,陳仁宗恨之入骨,不願放回,但又擔心影響議和。陳國峻便想出,用船送烏馬兒到海中,然後鑿沉船,使之溺斃,元朝亦無從責怪。此一行徑,被阮朝的嗣德帝批評為「不仁非義」,陳仲金亦認為批評恰當。

  1289年(陳重興五年),朝廷論功行賞,陳國峻被進爵為大王。

  病重去世

  1300年(陳興隆八年)農曆六月,陳國峻臥病。陳英宗擔心失去陳國峻後越南國防出現危機,便問陳國峻:「如有不諱,北寇來侵,其策安在。」陳國峻回答抗擊敵人的方法:「若用蠶食緩行,不務民財,不求速勝,則拔用良將,觀其權變,如圍棋然,隨時制宜,收得父子之兵,始可用也,且寬民力,以為深根固柢之計,此守國之上策也。」

  1300年(陳興隆八年)農曆八月二十日,陳國峻「卒於萬劫第」,獲朝廷追贈為「太師尚父上國公仁武興道大王」 。

  據《大越史記全書》所載,或許他由於自己從兩度擊敗元朝,「後來或有發掘之患」,亦即擔心被掘墓戮屍,於是便對兒子留下遺囑:「我死必火葬,以環器藏骨,密埋於安樂園,旋移土種樹如初,使人莫知其處,且要速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越南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