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1905年革命發生於什麼時候?歷史背景是什麼?

俄國1905年革命發生於什麼時候?歷史背景是什麼?

歷史故事

俄國1905年革命發生於什麼時候?歷史背景是什麼?

俄國1905年革命是指於1905至1907年間,發生於當時的俄羅斯帝國境內,一連串範圍廣泛,以反政府為目的,又或沒有目標的社會動亂事件,諸如恐怖襲擊、罷工、農民抗爭、暴動等,導致尼古拉二世政府於1906年制定等同於憲法的基本法、成立國家杜馬立法議會與施行多黨制。

這場革命沒有組織,沒有目標,也沒有單一原因,主要歸咎於幾十年的國家動亂和對羅曼諾夫王朝的不滿。俄國國內改革不力以及少數民族要求解放也是起因。沙皇指揮不力,導致軍隊在日俄戰爭中慘敗是最直接的導火線。戰後一直有連續不斷的軍人革命以及革命團體活動。

各地方的革命雖然最後妥協或被鎮壓,俄國國內也加快改革的步調,但仍不夠阻擋1917年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革命。布爾什維克黨員常常把這場革命當作1917年革命的先驅。

  歷史背景

亞歷山大二世是一位開明的沙皇,他於1861年著手實施多項改革政策,開始了大改革時代,改革涵蓋法律、地方政府與軍事等,廢除了農奴制度,讓廣大的農奴獲得解放,卻不幸於1881年3月1日遭反對勢力人民意志派的黨員炸死;其繼承者亞歷山大三世相對保守,他反對改革,施行俄國化,並以鐵腕治國,國會與教會都伏應在他的獨裁統治下,1894年因病去世,由其長子尼古拉二世繼承皇位,正藉列強爭戰的動盪時代。

自彼得一世建立工業制度以來,到亞歷山大二世施行改革後,俄國緊追西歐展開快速的工業化腳步,但社會的變遷卻與西歐截然不同,俄國的中產階級,沒有發展出具足夠影響力的規模,而是向資產階級與勞動階級兩個極端發展,遂形成日益嚴重的階級對立形勢。另一方面,一個多世紀以來的國土擴張,俄羅斯帝國橫跨了歐、亞、北美(後賣給美國),國境內包括了許多民族,各民族除了與俄國文化有差異外,而且各民族之間也存在著歷史、地沿或文化的各種衝突。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俄國的反對勢力,可區分為自由派與社會主義派。

自由派人士,分別於1903年組成了地方自治會,1904年成立了解放聯盟,1905年成立了憲政民主黨,具體要求實施君主立憲;社會主義派人士,則分處於兩個陣營,分別是1898年成立,沿襲自民粹主義的社會革命黨,以及1897年成立,信奉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勞動黨,皆主張以革命手段來訴求社會改革。

1904年秋天,自由派舉行一系列的活動,以慶祝自由派國會規章訂定40週年,並藉此時機要求更多的政治改革與立憲。1904年1905年1月30日,莫斯科市政府通過了一項決議案,要求成立一個由選舉產生的國民議會、以及完全的出版自由與宗教自由,而其他的城市與地方自治會,也陸續通過類似的決議或呼籲案。

尼古拉二世提出了許多措施以滿足各方要求,包括任命自由派的 彼得·德米特裡耶維奇·斯維亞托波爾克-米爾斯基為內政部長,以接替被暗殺身亡的維亞切斯拉夫·馮·普勒韋。1904年1905年12月12日,沙皇發表一份詔書,包括同意擴大地方自治會與市議會的權力、為工業勞工建立保險制度、解放異族階級、以及廢止審查制度,意圖向反對勢力妥協,但關鍵的全國代議立法權仍未被納入。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加入意圖瓜分清朝的列強行列,俄國在中國東北與朝鮮半島等地與日本屢起爭端,1904年日本因與俄國對東北與朝鮮半島的利益談判未獲回應,同年2月6日日本驅逐俄國的外交官員,2月8日日本對俄國開戰,俄軍雖有較日軍先進的軍備,卻一直處於劣勢,因此引起俄國軍政的震撼與自信心受創,民間亦對沙皇的領導產生疑慮及不滿。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