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嬰兒師”為何如此冷血 又為何2個月就遭遇覆滅?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剛結束,黨衛軍徵兵局局長貝格和帝國青年局協商達成共識,決定成立一支由1926年出生的自願者組成的精銳部隊。也就是說,只要在1943年內達到17歲者即可應徵。此前德國徵召兵源的最低年齡限是18歲。戰爭打到現在,生產戰爭物資的任務落在了後方的婦女和老人身上,而在兵力補充方面,如果不降低法定的徵兵最低年齡,德國就沒有了後續兵源,於是16到17歲之間的「孩子兵」披掛上陣了。相應地,加入黨衛軍的身高條件也為之放寬,由原來規定的1.78米下降為1.70米。帝國青年局局長阿克斯曼還明確表示:這些大孩子加入黨衛軍的願望「不需要家長的認可」。
這一年,黨衛軍共徵召了35 000名這樣的小兵,其中大部分人被運送到比利時完成了少年師的建制。按照「強幫弱」的原則,希姆萊決定從黨衛軍的「第一師」(黨衛軍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抽調有作戰經驗的老兵擔任軍官和軍士。因為這些小兵尚未成年,需要按照從事重體力工作的兵種的標準供應營養,他們每人每週要保證能喝到3.5公升的鮮牛奶,加上軍服上那個特有的「奶瓶」標誌,人們乾脆就把這支部隊稱為「嬰兒師」。發給成年軍人的香煙和煙葉,在「嬰兒師」這裡也變成了糖果和巧克力,這個規定一直執行到1944年3月16日,以後孩子兵們就可以抽煙了。
在訓練少年師的時候,黨衛軍總結了「一戰」時因為德國軍人缺乏「世界眼光」而導致作戰目的不明確的問題,因此每週提出一個政治題目讓小兵們學習討論,「德國需要生存空間」的理論就是學習任務之一。
1943年7月,希姆萊在向希特勒匯報孩子兵的訓練和作戰情況時說:「少年師比成年的軍人更狂熱和忠誠,是出色的作戰師。」希特勒聽後異常興奮地說:「少年軍人能和成年軍人一樣作戰,敵人要舔自己的傷口了。」
「英雄夢」加上日益增長的納粹狂熱使這只部隊的求戰情緒極為高漲。1944年4月,少年師終於被投入使用,被部署到法國北部防範隨時可能發生的盟軍登陸。當時少年師的兵力達兩萬人,配備有177輛坦克、700挺機槍、70門迫擊炮、37門野戰炮、33門高射炮。4月20日是希特勒的生日,那天師長維特率領全師宣誓「盡心竭力參加即將到來的決定性戰役」。伏擊加拿大第27坦克團的戰鬥正是少年師參戰後的第一仗。
1944年6月的初戰剛剛告捷,災難性的打擊便接踵而來,強大的盟軍對黨衛軍第12裝甲師進行了異常猛烈的報復。參戰10天後,部隊傷亡已經極為慘重,半數以上的連、排長陣亡。全師4千人戰死,8千人負傷和失蹤,一個偵察連的大部被碾斃於英軍坦克的履帶下。卡昂之戰後僅僅一周,師指揮部就被英軍的艦炮摧毀,師長維特被炸得肢體分裂,33歲的麥爾走馬上任,成為了黨衛軍序列中最年輕的一位師長。
戰鬥打到8月15日時,兩月前還擁兵兩萬的少年師只剩下了最後的500人,但仍然在拚死抵抗佔有絕對優勢的敵人。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面對這樣的軍隊不由感歎道:「一群野蠻的雜種,但是真正的士兵和他們相比,我們成了純粹的業餘軍人了。」
8月21日,盟軍勝利結束了對西線德軍的一次包圍戰,共計有1萬德軍戰死,5萬被俘。組建僅一年,參戰剛剛3個月的少年師在此役中幾乎全軍覆沒。師長麥爾僥倖突圍逃脫。半個月後,他在比利時境內的一個鄉村農舍中被主人發現。他藏身的地方極不光彩:是在這個農民的雞圈裡。被俘虜後,他曾被加拿大的軍事法庭宣判死刑,但後來又被赦免,1954年被釋放回到德國。
戰後,麥爾曾這樣回憶他剛剛接任師長時的心情:「疲憊的士兵看著我。傷員們在淒慘地嚎叫。這些年輕人如何還能產生力量來經受住這種傾洩鋼鐵般的殘酷戰鬥?他們還沒有學會生活,卻已經理解了死亡。坦克的履帶結束了很多年輕的生命。我淚流滿面,我開始憎恨戰爭。」
「嬰兒師」給世界帶來的震驚不僅因為這支部隊在作戰時所表現出的異乎尋常的好鬥和凶悍,也不僅因為該師中有4000多人在參戰不足半月內即橫屍戰場,更在於這些狂熱的未成年人所犯下的令人觸目驚心的戰爭罪行。在諾曼底地區經歷嚴重挫折,並親眼看到大批戰友陣亡之後,狂怒的孩子兵們開始顯現出和他們的年齡完全不相稱的殘暴。對於師長麥爾 「不收留俘虜」的模糊指令,他們的執行方式是冷血殺俘,先後用槍決,棍擊甚至車輛碾壓的方式殺死了100多名加拿大的戰俘,導致加拿大軍隊也一度以毆打和槍決德軍戰俘予以報復……
在「嬰兒師」在西線戰場經受滅頂之災8個月後,一場類似的悲劇在柏林重演。在攻克柏林的戰役中,蘇軍的坦克部隊在柏林的蒂爾花園區遭遇到400多希特勒青年團員的阻擊。蘇軍元帥朱可夫試圖用不流血的辦法解除這些孩子的武裝,但沒有成功,因為這些孩子們向一切試圖靠近他們的敵人猛烈開火。最後,蘇軍的坦克群開火了……戰後,朱可夫在說到此事時語氣沉重:「誰會把孩子推向必死無疑的境地?只有瘋子才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