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元:外匯市場上交易量世界第五大的流通貨幣
澳大利亞元(英語:Australian Dollar,簡寫A$或AUD)是澳大利亞的貨幣單位。澳大利亞元在外匯市場上,目前為交易量世界第五大的流通貨幣:居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之後,占總交易量的6%。2010年,澳大利亞元正式取代瑞士法郎的國際地位,成為全球第五大流通貨幣。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符號標準
澳元是澳大利亞聯邦的法定貨幣,由澳大利亞儲備銀行負責發行。
美元和澳元都是$。這個沒有辦法區分。但是有時候會寫成AUD和USD這樣就可以區分了。
前面是澳元,後面是美元。也有時候會寫成A$。
澳元是澳大利亞元(Australian Dollar)的簡稱,澳元的標誌國際貨幣符號為AUD。
流通地區
澳元是流通於澳大利亞,基裡巴斯,瑙魯和圖瓦盧等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由澳大利亞聯邦儲備銀行發行,現流通的有5、10、20、50、100元面額的紙幣,另有5、10、20、50分和1、2澳元硬幣,其進位是1澳元等於100分(cent)。1993年之前,還有1、2分硬幣,但1993年之後不再流通。
歷史
1966年2月14日,澳大利亞發行了現行流通的貨幣澳大利亞元,以取代先前流通的舊市澳大利亞鎊,並規定1澳元等於1.12美元,可兌換0.5個澳鎊。1971年8月15日美元實行浮動匯率後,澳元於當月23日開始與英鎊掛鉤,12月22日美元貶值,澳大利亞宣佈澳元的含金量不變(即0.99531克),對美元的官方匯率上升為1.216美元,且波幅為2.25%。
1972年6月23日,隨著英鎊區的解體,澳元因此享受的優惠也就宣告結束。後來1966年澳大利亞推行十進制之時,貨幣亦同時改作十進制。由於當時1美元的價值大概等於半英鎊,所以新的十進制通貨改為與美元連動。新通貨的單位為澳大利亞元,幣值等同於舊澳大利亞鎊的半鎊。每一元等於100分,一分大概等於1.2便士。1966年,1元,2元,10元,20元紙幣紛紛引入流通,5元紙幣於1967年引入市場流動,1973年50元紙幣被引入。1984年1元紙幣被1元硬幣所取代,同時100元紙幣被引入市場流通,1988年2元紙幣被2元硬幣所取代。
1974年9月25日,澳大利亞重新實施有效匯率制,且澳元不再釘住美元,改為澳大利亞主要貿易夥伴國20種貨幣一攬子加權貨幣聯繫,並實行管理浮動匯率制度。1976年11月29日,澳元有效匯率貶值17.5%。
1983年12月12日,澳大利亞取消了澳元盯住一攬子貿易加權貨幣的有效管理浮動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澳大利亞也因此取消所有外匯管制。現澳大利亞元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重要的硬通貨和投資工具之一。
澳大利亞元在外匯市場上,現為交易量世界第六大的貨幣;居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和瑞士法郎之後,占總交易量的6%。從2002年起,經改良,澳洲所用紙幣(note)皆帶有膠質,比以往較不易破爛、耐用且美觀。此外,各種面值都設計有不同特色的透明「窗口」,是全球首個國家採用這嶄新的設計。
現澳大利亞元的5,10,20分和以前澳大利亞鎊,新西蘭和英國的6便士,先令和2先令是一樣大小。在1990年英國政府核心新西蘭政府於2006年從大小和重量減小了5分硬幣,其新的直徑為31.51毫米,質量為15.55克新硬幣。澳大利亞50分的硬幣因此成為直徑最大,重重量最重的硬幣之一。在貨幣的流通中,由於新西蘭的5,10,20分,1元的硬幣和澳大利亞的硬幣大小和形狀非常相似,往往被誤作為澳大利亞硬幣使用。
使用範圍
澳大利亞元使用地為澳大利亞、基裡巴斯、瑙魯,圖瓦盧、聖誕島,科科斯(基林)群島,諾福克島。
鈔票材質
澳大利亞新版塑料鈔票,經過近30年的研製才投入使用,它是以聚酯材料代替紙張,耐磨,不易折斷,不怕揉洗,使用週期長而且手感強烈,具有良好的防偽特性。自從1988年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張塑料紀念鈔以來,澳大利亞看到了塑鈔的優勢,其貨幣開始從紙鈔全面轉變為塑鈔。從1992年開始,澳大利亞每年發行一枚塑鈔來代替現行紙鈔,到了1996年,所有塑料流通鈔全部發行完畢,澳大利亞也由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擁有一整套塑料流通鈔票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