遜尼派是什麼?遜尼派什麼時候建立的
遜尼派(Ahl a1-Sunnah),英文名:Sunnite,伊斯蘭教主要教派之一,全稱"遜奈與大眾派"。人數約佔全世界穆斯林的85%以上,與什葉派並稱為不同的兩大政治、宗教派別。
"遜尼"系阿拉伯語的音譯,原意為"遵守遜奈者",亦即"遵循傳統者"。穆斯林大多屬遜尼派。該派有四大教法學派:哈乃斐教法學派、馬立克、沙斐儀、罕百里學派。
形成
遜尼派是伊斯蘭教內部持一定教義的一個派別,與什葉派一起構成穆斯林的兩大派別。
632年,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後,穆斯林的遷士派(隨穆罕默德遷往麥地那的麥加人)和輔士派(在穆罕默德生前入教的麥地那人)在哈里發問題上意見分歧,雙方都認為自己這一派的人最有資格擔任哈里發。最後經過協商公推艾卜·伯克爾為第一任哈里發。這是伊斯蘭教內部分歧的最初反映。
656年,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被害,阿里繼任哈里發,得到大多數人的承認,但包括當時敘利亞總督伍麥耶族的穆阿維葉在內的一部分人,拒不承認阿里的哈里發地位,並以為奧斯曼報仇為由,對阿里興師問罪。於是,雙方發生隋芬之戰。
657年,在隋芬之戰中,勝利明顯地屬於阿里一方,但他接受了對方以《古蘭經》裁決的和談要求,阿里隊伍中約有12000人堅決反對,從而脫離了阿里的領導,形成哈瓦利吉派。
661年,阿里被一名哈瓦利吉派信士所殺。穆阿維葉自立為哈里發,建立了伍麥葉王朝。但鬥爭仍在進行,並逐漸形成伊斯蘭教的兩大派:擁護阿里的一派稱什葉派(意為宗派),另一派為遜尼派(意為"遵守'遜奈'(即聖訓)")。
最初,這是一種政治派別,後來,該派在同哈瓦利吉派和什葉派的鬥爭過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思想體系,以後又在同穆爾太齊賴派的長期論爭中,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教義、哲學思想和教法學體系,從而使初期的政治派別轉而成為宗教派別。
傳播
遜尼派的社會基礎最初僅限於阿拉伯半島各部族的穆斯林。後來隨著阿拉伯哈里發帝國不斷的對外擴張,亦包括依附於阿拉伯貴族的其它語族的穆斯林社團,如兩河流域的伊拉克人,西亞的波斯人,中亞的突厥人,南亞的印度人,北非的柏柏爾人等,形成一個同一信仰的多民族的群體。
歷史上該派在政治和思想上長期居主導地位,曾建有伍麥葉王朝(公元661年~750年)、阿拔斯王朝(公元750年~1258年)、奧斯曼帝國(公元1298年~1922年)等幅員廣闊的伊斯蘭國家及世界各地的地方伊斯蘭政權,影響相當廣泛、深遠。
但是直到10世紀,採取"遜尼"的名稱,遜尼派才正式形成。遜尼派為歷代伊斯蘭國家中央政權所奉行,先後被倭馬亞王朝、後朝阿拔斯王朝、塞爾柱王朝(公元1055年~1157年)、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公元1171年~1250年)和馬木路克王朝(公元1250年~1517年)、奧斯曼帝國等定為國教,得到官方扶植而廣泛流傳,故稱"正統派"。
遜尼和什葉這兩個宗派的穆斯林在許多國家長期和平並存,如伊拉克﹑敘利亞﹑約旦﹑黎巴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高級學者和宗教領袖們同意民眾互相交流,到對方清真寺參加活動,允許跟隨彼此的伊瑪目禮拜,互相通婚。
教義形成
概述
遜尼派是在同不同的教派、學派、教法學派長期鬥爭中形成的一個具有自身文化傳統的教派。其中尤以同什葉派的鬥爭最為劇烈。
什葉派為恢復失去的政權,曾以暗殺、起義、暴動等方式展開鬥爭,致使教派衝突日趨激化。什葉派提出的一系列政治、宗教主張,要求遜尼派人作出明確的回答,客觀上促進了遜尼派教義、教理的發展。
興起
自9世紀初,遜尼派作為一個宗教派別開始形成系統的宗教思想體系,其形成同阿拔斯王朝初期統治集團內部的政治鬥爭直接相關。
利用人民起義奪取政權的阿拔斯王朝統治者,為鞏固王權,在其統治初期曾以"伊斯蘭化"、"建立安拉在大地上的統治"為國策,大力依靠精通《古蘭經》、聖訓、教法知識的伊斯蘭學者從事理論研究和宣教工作。
但自哈里發哈倫·拉希德(786~809年在位)時期起,朝廷內部因爭權奪利,分裂為兩派。一派以留用的波斯薩珊王朝官吏、新改奉伊斯蘭教的波斯裔穆斯林和什葉派同情者為主,要求擴充王權、壓制教權;另一派為阿拉伯軍事貴族、伊斯蘭學者階層和阿拉伯化的外族穆斯林,主張削弱王權、擴充教權。哈里發哈倫依靠前一集團,限制後一集團。
受到壓制
哈里發馬蒙時期(813~833年在位),進而強制推行穆爾太齊賴學派的"古蘭經受造說",以"異端審判"的名義迫害抗拒此說者,約束以"聖訓派"為首的伊斯蘭學者,否認此說的伊本·罕百勒教長等宗教領袖曾被監禁,蒙受殘酷迫害。哈里發穆泰瓦基勒時期(847~861年在位),因政權不穩、難以為繼,被迫恢復依靠伊斯蘭學者的政策。